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七章 各方谋计(1/2)

拓跋焘道:“漠北乃苦寒之地,但广袤无垠,能容纳无数人口。只要他们存在,便如利刃悬顶,对大魏一直是个威胁。”

拓跋晃道:“当年汉武帝征讨匈奴,仅杀了匈奴十五万人,便使匈奴一蹶不振。父皇几征蠕蠕,杀的蠕蠕人,可不比霍去病杀的匈奴人少。”

拓跋焘道:“那是因为霍去病领军在塞外烧毁匈奴草原,抢光牛马羊驼,从根本上断绝了敌军匈奴的生机。而大魏虽有如此兵力,却无足够的财富与后勤支撑这样的大战。毕竟,霍去病征讨匈奴,六战六捷,将匈奴斩草除根,却也使海内虚耗,户籍减半,这还是建立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之上。大魏尚未出现文景之治,故而无将蠕蠕斩草除根的国力。”

汉武帝时期,户籍减半。《汉书·昭帝纪》言:“承孝武奢侈余敞,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实际上,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有二十六年发生严重的水、旱、蝗、地震等灾害,再加上战争、徭役、重税等原因,导致人口锐减,除此之外,还因为流民统计困难,地方豪族隐匿户籍,官府虚报人口。拓跋焘将此事完全归咎于战争,并不准确。

拓跋晃道:“那我们该如何做?”

拓跋焘看向赵谦三人,道:“你们可有什么良策?”

赵谦道:“末将有一计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拓跋焘道:“但说无妨。”

赵谦道:“兵法有云:‘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塞外贫瘠,非能用可争之地,动用武力,不仅劳民伤财,还得不到实质好处。因此要想解决塞外问题,战争不是上策。既然硬的手段不行,可以来软的。”

拓跋焘道:“什么意思?”

赵谦道:“在漠北宣传佛教。”

崔浩对佛教极为反感,听到赵谦如此说,不禁眉头深锁。拓跋晃却露出喜色,如遇知音。唯独拓跋焘神色不动,道:“为何?”

赵谦道:“柔然处荒漠之中,生不食之地,天贱而弃之,无坛宇之居、男女之别。将柔然大军击败后,可先退军,以作示诚,然后以文化交流为借口,在塞外传播佛教。有了这个堂而皇之的借口,不明就里的塞外人不仅不会反感,反而会认为魏朝诚意满满。当今佛教拥有天下六七成的土地与财富,并拥有北方三成的人口与南方五成的人口。如果塞外如同中原一样信佛,那么柔然的人口、金银便会大量涌入佛教,柔然汗庭的实力便会大幅下降。到时候,无需派兵征讨,他们对中原的威胁便会自动消失。”

赵谦的计策确有奇效,在清朝,清政府便是利用此法解决了塞外入侵之患。

拓跋晃听闻赵谦计策,暗道:“这个赵谦,表面上很老实,实际上心比崔浩还毒。”

拓跋焘点头道:“文化入侵,好一招釜底抽薪。崔爱卿以为如何?”

崔浩道:“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蠕蠕弱则畏服,强则侵叛。要想让他们对中原没有威胁,首先要消弭他们的血性,推行佛教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

拓跋晃连忙转移话题,道:“蠕蠕新败,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

拓跋焘道:“舍弃辎重,率领轻骑,日夜兼程,袭击蠕蠕汗庭鹿浑海。”

拓跋晃道:“那粮草如何解决?”

拓跋焘道:“直接从蠕蠕百姓手中抢即可。”

拓跋晃道:“取粮于民,当年霍去病以雷霆之势重创匈奴,便是依靠此法。父皇英明。”

拓跋焘道:“众将下去准备吧。”

众人领命,退出军帐。

拓跋晃营帐中,拓跋晃看了看任平城受伤的左臂,暗道:“司马楚之手下的沐谦倒是有些能耐。”便对任平城道:“可查到什么线索?”

任平城道:“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