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卷:泰阿所向,大秦无敌 第十八章 御驾亲征(2/4)

迹,大声质问着皇帝,苍凉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大殿中回荡:“若陛下可以回答臣的这些问题,那臣甘愿就汤劐(被活煮的酷刑)!”

一时间,所有大臣地眼光全部转向正襟危坐地秦三世,等待着他的回答。很明显,这些大臣也渴望知道,皇帝是如何来应对这些非常棘手地问题的。

“朕是一国之君,朕之肩,理应担起着万几江山、亿兆臣民。”裴徵没有去看那些满脸期望的大臣,而是有些出神的盯着面前几案上,被黑色丝绸包裹起的玉玺,语气略带萧瑟道:“所以,在帝国危险到来之时,朕不会逃避,也无处可逃!既然生为帝君,便早已做好以身许国的准备。为了帝国的繁荣昌盛,为了天下子民的幸福安康,千万将士尚且能奋勇向前,遇敌死战,何况是朕?昔日剿灭内匪,朕不顾矢石,与士卒同列于战场,固能百战而侵敌酋,斩于咸阳;后对阵匈奴,朕不远万里,奔赴大漠边关,寝不解甲,所以破匈奴三十万众,追亡逐北,使敌寇伏尸百万,血流漂橹。今天,朕虽已过不惑之年,十年未曾出征,但却可以同样亲领大军,为帝国开辟百万疆土,纵然马革裹尸,亦无悔!”

“陛下!诚如陛下所言,平内乱、破匈奴、收西域、斩南蛮,战功赫赫,乃与帝国有擎造之功。陛下乃帝国之柱石,亿万民命所系。今孔雀小邦,称王于西南荒芜之地,且国内积弱,难成我大秦心腹之患。故陛下万不能以至尊之躯犯险!臣愿领兵十万出征,一年之内为陛下讨平孔雀。不效,则甘伏斧钺,乞陛下恩准!”虎威不减当年的大秦太尉,上将军王翦一改往日地沉默,出班大声上奏,以王老将军的人品和战功,自然没有人会去怀疑他所说的话。是在刻意奉承或者讨人欢心,因为他说要灭掉的敌人。从来就没有例外过。这位自白起之后的大秦帝国军神级人物,绝对是说到做到的。

“将军不必多言!将军为帝国南征北战已近四十年,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却恰是为国守天下的时候。”裴徵淡淡地回答了王翦的话。他地理由看似很充分,其实完全在为自己着想,王翦的忠诚和心计绝对是朝中最厉害的,这么一个“国宝”级将领随便拿出去作战。万一损失掉,他哭都找不到地方。何况留下王翦陪伴太子,这天下就绝对不会大乱。刚才他的话很有道理,孔雀王朝的得失,并非关系到帝国存亡,起码他们根本无法组织大规模军队来打帝国。可裴徵定下的战略,怎么可能是半途而废的?为了民族地未来和希望,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放缓进攻的步伐。哪怕战死也在所不惜!

“所以,帝国对外的扩张必须进行下去!历史不会知道我们有多少困难,它们之记载最成功的历史,朕不能让华夏民族历史上这次最大的机会,从手中流逝,因为历史不会苛责庸才。却对天才百般挑剔。朕要的,就是在历史上,为我华夏民族,为我大秦帝国,留下让后世引以为榜样的恢弘篇章,把“开疆扩土、永无止境”八个字镌刻到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里。”

“至于帝国南线军团,朕会带去八万御林军,由水路直扑战区。若是八万精锐地力量都无法打开此僵局,那朕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被困的李二郎、李广二位将军必须组织部队,做决死突围。争取与朕汇合。除此之外再无他法。至于对战死者家属的抚恤乃至南线军团的士气,朕都将亲自来做。当孔雀王摩晒驮的脑袋被送回咸阳日。便是朕亲率皇室前往黄帝陵披麻带孝之时!”

“孔雀王朝此次能够完成对我大军地合围,其国内可用之兵,十去七八,纵然能够大量征召新丁,无论是从作战素质还是军队士气,都远远达不到抗衡我大秦帝国的水平。何况孔雀王朝百年前就是那片土地的征服者留下的王朝,其本土居民必然不会效死命而战,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统治者而已。所以,此战,若可以胜利解围,则我大秦必然可在数月之内解决孔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