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84章:敢问路在何方(2/4)

就变得格外重要了,毕竟军粮是军队稳定的基础、不败的前提、得胜的保障。要是没有粮食,大军将会不战自乱。但现在的问题是粮食有了,将士们却只能自行携带,干粮加上铠甲、刀剑、长矛、火幕等等,每人要负担一石以上的重量,不要说打仗了,走路都累。”

陈叔达苦笑道:“荆王这是重蹈于仲文、宇文述的覆辙啊。”

李建成默然点头。

当初远征高句丽时,深入辽东大地的宇文述为了保证大军有饭吃、有武器打仗,下达了“有丢弃粮食武器者斩”的命令。

负重难行的士兵肯定不能丢武器装备这些保命的家伙,,于是在自己的帐篷里挖坑埋粮,结果走到半路,粮食就没了。

此时的隋军,退也饿死、进也饿死。

怎么办?

宇文述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他一天之中,七战七捷,然而这却是高丽人坚壁清野之计,隋军饿得只能退兵,等饿急了的隋军退到萨水时,高句丽军从后冲杀,隋军无心应战,结果渡过辽水的三十多万大军,只剩三千多人活回来!

李孝恭现在何尝不是如此?

他折道向西,等同于中了坚壁清野之计而退兵的宇文述。

两者的区别是李孝恭暂时还有粮食,可是要是隋军跟上,他也只好下令弃粮,以保存将士体力。但这一决定,也意味着大军缺粮、饿肚子。隋军发起进攻,那就是另一个萨水之战。不过隋军这一次胜券在握,而唐军则是成为于仲文、宇文述等人所带领的隋军。

当然了,李孝恭也可以固守,问题是李建成无援可派,一旦粮食耗尽,饿着肚子、且被围困的唐军,败得比现在丢弃粮食更惨。

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李孝恭肯定弃粮行军。所以李建成才说他最大的困难是缺粮。

李川这时也听出来了,他着急道:“殿下,隋军现在封锁了枣阳,荆王难以南下,而且我军无法携带辎重、大型军械。荆王一心想要军队平安带回襄阳,他肯定让将士们丢弃军粮、轻装行军,但大军要是断了粮,我军必将不战自溃,隋军要是在这时发起进攻,恐怕我军会全军覆没。”

“孝恭是我兄弟,又是同殿之臣,现在他遇到困难,于私于公,我都不会坐视不管。”李建成思索了一下深深刻在脑海中的地图,又说道:“孝恭兵力雄厚,他缺的只是粮食,其他都不是问题,你回去告诉他,就说我会通过汉水、比水,先把两万石粮食送到襄阳安养、舂陵蔡阳交界,也就是瓦子岗和比水相连的地方。但襄阳只有两万多兵力,要是隋军在那里袭击,哪怕我倾巢出动,也坚持不了多久,所以希望你让他派出部分兵力,先轻装到那里布设防御,以防隋军烧粮。”

“多谢殿下。”李川大喜过望。

等他们离开,李建成令道:“传我命令,搬运两万石粮食、百架床弩上船;另外,令领武川卫潜入新野、蔡阳,负责打探隋军消息,并和孝恭保持联络,要是遇到变故,务必在第一时间向我汇报。”

。。。。。。。。

荒山野岭,唐军正向枣阳方向狼艰难行军,经过六天的行走,李孝恭损失了三千多名士兵,有是是死了,但更多人是当起了逃兵。

这时一队斥侯惶恐的奔来,为首斥侯上前低声道:“参见殿下。”

“枣阳城的情况如何?”李孝恭急切的询问,大军负重艰难行军两百多里,体力早已,急需一个县城恢复体力。近在眼前的枣阳城对唐军太重要了。

“枣阳昨天已经失守了,城外的大营至少可以容纳十万大军,我亲眼看到军营上空的主旗,主将应该就是杨善会本人。”为首的斥侯焦急的低声道。

“啊这……”这个消息如同五雷轰顶,击得李孝恭目瞪口呆、头晕目眩;但他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