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百十三集 西北望长安(2/3)

书:“那您就忙公事去吧。”

一眼看过去,林黛玉用手指指他,意在警告。只得带着晴雯回到帐中处理公文,嘴里使劲嘟囔:“还是一个好,多了就是烦。”

晴雯可不像茜雪那样惯着他,把公文往案几上重重的一放说道:“一个就好是吧?您自己一个人慢慢看吧!”转身走了。

李想叹口气,这性子怎么才能磨好了她。翻开公文略看了看,都是报送的灾情,得亏预防的早,大部的蝗虫没飞起来就被鸡鸭大军剿灭。只剩个别的地方不信此法,依旧烧香拜蝗神,损失自然惨重。流民踪迹已现,急等朝廷运粮。

李想抓起一杆笔写道:“先派马队携军粮去各处派粮,稳住地方。凡有拜神求救而不自救者,就地革职,待皇命到时在议处。着礼部、吏部、刑部所派官吏随马队前行,接掌地方,若有作乱者,依法行事即可。”

唤过黄门来给了他:“去请他们来。”

这黄门就是被他吓得摔跤的那位,姓曹名化淳。

不多时,钦派赈灾使团聚在了大帐,晴雯和莺儿赶紧的上茶,李想瞪了一眼忙活的晴雯,这才说道:“公文我都看了,批示在此,你们看着我说着。这次不同往日,我汇聚了六部官员在此,甚至宗正寺都让我请来一位王爷。为什么这么大张旗鼓,就是为了立下一个赈灾的新规矩。从快,从严!

如何从快呢?先派发吃穿用度,稳住灾民生活,等着粮车慢慢过去派粮!出京的时候我就说,各位与其在六部熬资历,还不如跟我出来立功。这功怎么立,我今天就定下章程。以现有的文书来判断,受灾轻的要不死一人,及早重建;受灾重的要少死人,不流民。这就是标准了。为此,本王动用了半个朝廷之力,六部俱在此有官员。就按照你们的分位,会同各家组成救灾指挥,或推议或自荐,选出指挥使,分派人手立即上路,用最快的速度,铺满这陕西。”

众人精神一震,原来是这个道道,指挥使堪比中书了,官、政、军、民一把抓起统一号令,这要是办的好了,岂不是一大功绩。

史宪之问道:“地方官员如何处置?”

“看情形而定,办得好的自然受灾就轻,你们去了任他一个副指挥使,继续襄办。办的不好的,直接革职,接了他们差事你们主办。我这一共有三千兵马,每家依据情况少则几十,多则几百都带过去。兵部要盯死,去了地方先把军队给我抓住。

京师医馆和三晋医馆都被本王征召,你们也分了去,不懂的多问,缺什么只管朝我要。每天给我报上来最新情形,本王有大用。”

一群的七**品官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京中苦他们太久矣!

李想任由他们结党抱团,偶尔调剂一两个人,比如傅试、贾瑞。

临送出门时,说了一句:“各位下去后,地方自然要有孝敬。都收下,送的多的回头查办,送的少的奖励一番。收下的东西,三七开账,那七成我要用来救灾,以此减少朝廷的负担。曹化淳,你带着东卫跟过去,教教这些穷官怎么收礼。”

曹化淳不情不愿:“小的还要伺候王爷呢。”

“你个十二三的孩子,能伺候我什么?滚下去办差。对了,这事儿密旨告诉皇上,我也会写折子说明此事。各位,好处我给了,就看你们差事怎么办了。”

众人一躬到地,连御史都不废话。

不多时岸边人喊马嘶,一支支队伍开拔而去。

黛玉戴着帷帽在帐篷口探视,河对岸一队队满载的粮车正慢慢过河。李想攒够了十辆随口说个地名,就让他们发车,要是等凑全了再走,就是三天后了。本来路上就走得慢,可不敢耽搁时间。

一顶小轿几匹马远远而来,当地的县令前来迎驾。李想把他招呼到近前,问问灾情,那县令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