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3章 汤刚锋主政清涧(2/2)

不做不错,无为而治才是高明的做法。

县令似乎明白了汤瑞为什么会从户部主事沦落到给自己做县丞的地步,眼下的大明哪里有做事的氛围,不过他也不会去反对汤瑞做这些,反正到时候做成了自己有功,失败了汤瑞背锅,于他却没有什么损失。

至于士绅们的利益,更加不是县令关心的事了,他不喜欢汤瑞,可是对于清涧县的士绅也没有什么好感,他依然记得这些土包子给自己的下马威,现在有人可以收拾一下他们,他何乐而不为呢!

在县令的默许下,汤瑞成为了朝廷在清涧县最具权势之人,这样的权势在别人手里,或许会用来谋取私利,但是在汤瑞这里却实打实的为百姓服务去了。

经过大半年的奋战,清涧县终于迎来了一次大的丰收,这一年老天爷还算是给了些面子,在粮食成长阶段着实下了几场透地雨,在加上河流沟渠的作用,清涧县竟获得了一个大丰收!

得益于老天爷开眼,赵胜开垦的荒地也获得了丰收,按照开始的约定,赵胜从饥民处收取了五成的地租。

赵胜看着眼前堆满仓库的粮食,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是放下了,为了开发无定河边的土地,赵胜不仅耗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还向张东家借了一笔巨债,才撑到了眼下的丰收。

眼下这个时节,高兴的却不止是赵胜,郭老三用手捧起了粮食,看着这些粮食,他竟痴痴的笑了起来,他很久没有这样安心了,虽然赵胜收取了五成的地租,可是郭老三跟着赵胜在无定河边开垦,不需要缴纳各种苛捐杂税,最后自己手里剩的粮食反而还更多些!

赵胜打开汤纶的书信看了起来,这一年来赵胜与汤纶经常用书信联系,赵胜通过汤纶得到了很多外界的消息。

在信中汤纶告诉赵胜,清涧县拖欠朝廷的辽响终于结清了,赵胜对于这件事的始末是清楚的。

年初时,按往年惯例,需要上缴本年的辽响,汤瑞以清涧县民情汹汹,不可催征过急为理由,向延安府申请延期征收辽响,延安府考虑到眼下饥民造反日多,而清涧本来就穷困,收也收不上来多少,要是逼反了清涧,反而不划算,因此就同意了汤瑞的请求!

赵胜放下了手里的信,在原地慢慢的走来走去,汤纶在信中告诉赵胜,近日朝庭的邸报中,有一则蓟辽督师袁崇焕提醒建奴可能从长城入境大明京畿的消息,汤纶把这个消息告诉赵胜,就表明了他本人也是认可袁崇焕的判断的!

汤纶在信中说,一旦建奴入寇京畿,九边的大军肯定会入京勤王,那么到时候陕西的反贼就会失控,汤纶让赵胜做好准备,好抓住这波机会壮大自己。

赵胜真的不明白,为什么父子两人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汤瑞主政清涧这一年来,清涧县已经没有什么流民了,甚至很多逃出去的人也都回到了清涧。

赵胜对于这样的情形是又高兴又失落,高兴的是清涧县的百姓不用背井离乡,失落的是他错过了一次发展自己的机会。

相比于汤瑞的忠君爱国,汤纶就如同一个另类,一点也没有被他父亲影响到,一心想的就是造大明朝的反。

赵胜有时在想,要是汤瑞知道自己儿子汤纶的想法,会不会把他打死,以绝后患。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