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章 蜀汉之治(1/2)

萧何最为醉心研究的便是秦为何会灭亡,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秦变法之后变得很强大,力量可以灭六国,为何秦统一后会迅速崩塌?

在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后,秦逐渐无力自保,这点是萧何在汉中治理巴、蜀、汉中时一直在研究的。

去掉民怨沸腾的地方,改善秦法不足之处,使其长处不断的加深、优化。

民富国强,秦很强,秦民亦富,故而能支撑灭六国之战,那么为何会灭?显然不是秦民反而国灭,乃天下各路诸侯攻灭之……

在各路诸侯中六国贵族、公族占据的力量不少,非贵族出身之王,可以数的出,如陈胜、武臣、韩广、臧荼、陈馀、张耳、司马卬、申阳、共敖、黥布,加上很快被击降的郑昌,最后再加上汉王刘邦,足足有十二位。

再看六国贵胄之后为王者,据萧何所了解,目前共有楚王襄彊、楚王景驹、楚怀王熊心、赵王歇、魏王咎、西魏王魏豹、韩王成、韩王信、齐王田儋、齐王田荣、胶东王田市、济北王田安、齐王田都,足足有十三位之多,

再另言项羽,虽非王胄后裔,但依旧为楚国贵族后裔,名将之后,是个比较另类的王。

项羽既非王室后裔之王,亦非贫贱之王,有着贵族的血统,亦算是贵族为王之列,如此核算,可谓与非贵族后裔之王平分秋色,其中更有影响力者乃楚怀王,成为南方各路诸侯的盟主。

更因为楚怀王的存在,而有怀王之约,致使汉王刘邦与楚霸王项羽很早便埋下为敌的隐患。

萧何发现无论怎么核算,推翻秦的是六国贵胄之后以及非贵族之王的力量,没有哪一个王乃秦将或秦民举事而成,三秦王章邯、司马欣、董翳不过乃投诚的秦将。

故而萧何从目前所知的天下诸侯王的事迹中,他得出结论,秦的法度没有大的问题,并没有直接将秦人催生成一个个反叛者,反叛者皆为六国贵胄后裔,以及他们所拜封的诸将相。

萧何百虑之后在汉中确定治理汉国的基本国策乃秦法令与策略,并对其进行改善。

如今数月过去,汉中、巴、蜀的治理已经卓见成效,不仅源源不断的为汉还定三秦输送粮草,还输送一些彪悍的兵源,其中立功较大的便是范目,在刘邦连封三侯未能留住范目后,刘邦只好说出当衣锦还乡的话。

范目返回巴郡的路上,首先入汉中拜见汉丞相萧何。

萧何见到范目还乡,心中已知三秦大地将定,但心中亦升起一股忧虑,如此骁勇善战的将士却无法留在汉王身边,那么这些将领归乡后,对于巴蜀的控制便埋下一定的隐患,如果控制不好,日后再来一次还定关中,可就大大不妙。

要预防此事,唯有征服巴蜀之民,且征服其心,否则会随汉一样跟着其他人来个还定三秦,大大的麻烦。

欲征服其心,必须给于潜移默化的教化,尤其是生活习俗的改变,生活水准的提高,数月的走访与体察,萧何已经觉察出秦法改成汉律的成效,但依然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阻止汉律策的实行。

巴蜀之地曾归附秦,故而秦法在此生根较早,故而改善之后推行较为顺利,关中更不必言,最难的莫过于山东六国,否则亦不会激起民变,致使反秦举事遍地起。

此乃萧何远虑,但眼前最关心的还是近忧,萧何辅助汉王刘邦建立汉国,参照的便是秦所设的百官公卿,目前的三公中太尉卢绾、御史大夫周苛皆随刘邦征战,不在南郑,唯有部分九卿尚在。

九卿中郎中令兼任宗正的刘交同样伴驾刘邦身边,太仆夏侯婴亦不在,萧何招来治栗内吏以及中尉、诸官来商榷迁都关中之事。

从治栗内吏那里了解到目前巴蜀汉中的谷物、金玉储备,这是目前汉王刘邦最关心的,是供给汉军定三秦以及东出的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