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50 许秋人前显圣的一天(求订阅)(2/5)

行改性,得到了两种宽带隙的给体材料,并与2结合……”

许秋滔滔不绝的进行文献汇报,现在他讲文献的方法,和刚刚入门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刚入门的那会儿,许秋对有机光伏领域的理解不够,在讲文献时候总是抓不住重点,就只能用比较粗糙的方法,也就是拿着文献把摘要、结论翻译一遍,然后每张图片依次看图说话讲一遍。

用这种方法,一篇文献要讲三到五分钟才能讲完,一次讲十几篇文献的话,就要耗费接近于一个小时的时间,每次讲文献都是一个大工程。

现在,许秋明白讲文献的意义,其实就是把“一篇文章中最核心的要点分享给别人”,而且他已经具备了抓住文章要点的能力。

像一些小文章,基本只用一句话就能总结,类似于:“张三做了一种受体材料3,结构是基于他们前期2材料的改进,与10给体结合,器件性能为10.5%。”

如果是大文章的话,通常亮点会比较多,故事也会比较复杂,许秋就会把每个亮点都点出来,每条故事线都理清楚。

假如这篇文章和自己目前在做的,或者未来打算做的工作相关,他还会谈一谈如何将别人的思路应用到自己的体系当中。

这样,讲一篇文献的时间,就可以压缩在半分钟,或是一分钟之内,大大节省了时间。

在许秋进行文献汇报的时候,魏兴思也没有闲着,他坐在办公桌前操作着电脑。

很快打印机开始工作,嗡嗡作响着。

许秋一开始以为是又有新的文献出来,结果朝打印机瞥了一眼,才发现是组里刚刚接收的那篇《自然·能源》文章,被魏兴思彩打了出来。

每次课题组自己发表的文章,魏老师都会在文章正式发表,也就是roof(核验)过后,电子版出来的时候,把文章彩色打印出来,放到办公室中,以便随时翻阅查看。

这次比较特殊,这篇《自然·能源》是周五刚刚收到通知被接收的,编辑还没有排好版,没到roof那一步,电子版也没出来。

也就是说,其他研究者在网上是暂时找不到这篇文章的。

许秋不太清楚魏老师把它打印出来的用意,不过他也没有太过在意。

至于组里平常看的其他课题组发表的文章,如果是一般的二区文章,就用黑白打印,如果是高档次的一区文章,就会彩色打印。

当然,前提是对应的文章是彩色出版的。

不少期刊会向作者收取彩图费用,如果不交钱,出来的图片就是黑白的。

就许秋的观察,像、公司旗下的期刊,大多数电子版的文献文件都是彩图。

而iley旗下的期刊,比如、,电子版的文献文件中的图片很多都是黑白的。

大概是彩图费用比较贵的缘故,据说一张彩图要收费几百美刀,有的甚至接近1000美刀。

是一张几百美刀,不是全部加起来几百美刀,这个费用说实话还是挺夸张的,称之为抢钱也不为过……

因此,像发表在上综述类的文章,很少有人当冤大头,基本上图片都是黑白的。

而综述类的文章都会有作者的个人介绍,于是,许秋每次看综述,几个黑白大头照挂在文章中,总会有一种不太好的联想……

所幸,许秋发表的两篇综述,一篇,一篇《焦耳》,都是彩色出版的,费用他不了解,但应该是免费的或者是相对较低。

不过,这两个期刊的主色调都是绿色的,看起来绿油油的,同样会有一种不太好的联想……

许秋讲完最后一篇文献,正打算离开,返回216待机。

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当当当”的敲门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