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 275章 分裂(2/3)



时间过得飞快,流逝总是在不知不觉之间转眼便到了永安三年的七月兜兜转转朝堂之上又陆陆续续的吵了好几个月,双方才各退一步,同意将先舒王称为皇考。

曹太后及太后一党的官员们一开始依旧是不情不愿,说什么这世上哪有一子双父的道理,永安帝既然已经做了元祐帝和曹太后的继子,那先舒王便只是区区一个舒王罢了,没有追封的资格。

若是按照礼法,曹太后和太后一党的官员们可没有半点错漏的地方,反倒是永安帝,想将先舒王称为皇考一事,引来了朝中诸多文官的不满。

可耐不住永安帝在这件事情上面不愿退让半分,永安帝终究是皇帝,而且韩大相公和六部的尚书为了早日结束这场争论,便不约而同的都选择站在永安帝那边。

朝中超过大半的朝臣都倒向了永安帝,曹太后纵使心有不甘也只能选择妥协。

可就是因为这么一个称呼,就让原本便有些许不和的官家和太后彻底分道扬镳,经过这一次先舒王的称号事件之后,朝中各方势力正式分裂成两个党派。

以韩大相公为首的新帝一党,包括禹州一系的人马,朝中不少勋贵之家的武将们,还有少数的文臣。

而以都察院为首太后一党,则多是文官,而且还多是那种刚正不阿,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文官,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先帝留下来的老臣。

而永安帝先前费尽心思,在元祐帝面前端汤喂药,贴身照顾病重的元祐帝将近一个多月而建立起来的孝子贤孙的形象,也彻底的崩塌。

皇考虽并不是皇室专用,只是泛指德行兼备的父祖而已。

可永安帝的身份却又不同。

按照礼法,永安帝是元祐帝的曹太后的继子,那元祐帝和曹太后便是永安的父亲和母亲,而先舒王,永安帝最多唤其一声皇伯。

可现在呢,永安帝却要称先舒王为皇考,真如曹太后一系的官员拿来揶揄永安帝的那句话,这世上哪有一子双父之人。

而永安帝却开了这么一个先例。

是,永安帝是皇帝,是九五之尊,是一国之君,是天子,是大周朝权势最高之人,大权在握,生杀予夺也不过是一念之间。

可礼法便是礼法,是自汉朝开始,中原王朝便遵循了数千年的东西,已然深入到每一个华夏子民的骨血之中。

纵观古今,从未有过似永安帝这般一子双父之人。

这已然是违背了礼法。

为君者,就该为天下表率,而不是带头去打破规矩,若是世人都争相效仿,那日后有谁还敢从族内旁支,或者是兄弟的子侄里头过继子嗣?替自己传承香火?

若是那些个继子们纷纷效仿,那礼法存在,岂非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笑话,若是日后人人都不再遵循立法,枉顾人伦,那世间岂非就乱了套。

而且永安帝此时提出此事,要称先舒王为父,那先前元祐帝在世之时,永安帝所做的一切,岂非都是早有图谋,只待元祐帝过世,他赵宗全继承了大统,登上了帝位,原本的性情也就暴露了出来!

收为继子,册封为储君,之后更是将皇帝的位置传给了他,这是何等的恩德!可现在赵宗全却要认回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