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襄阳城下(2/5)



结果就是这几日汉江江面上倒是颇为壮观,每天都有数百艘先登、走舸、露桡等小船,以及数十艘艨艟斗舰浩浩荡荡北上。

江上千帆竞技,密密麻麻的黑点塞满了整个江面,简直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境界。

最糟糕的是,偶尔还因为船只过多,江面太窄而发生拥堵事件,甚至还出现了几起撞船,船毁人亡,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损失了十多名士兵,弄得江夏水军一阵鸡飞狗跳。

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江夏水师磕磕绊绊,好歹是回援了三万人马到了襄阳。

而此时陈暮也已经整顿好了兵马,近六万大军挥师南下。

襄阳城北面是汉水,南面是岘山以一条小河叫做襄水,因为位于襄水北岸,所以才称之为襄阳。

后世襄阳城分为南岸和北岸,南岸是襄城区,北岸则是樊城区。

但在汉代,江北不止只有一座樊城,还有一座邓城,位置是在樊城的西北方向约十里左右,离汉水距离约二十里,周围草木旺盛,田野无数,而历史上诸葛亮所耕作的地方,就在邓县辖区。

之前刘表是派文聘驻扎邓县防御江北,但如今这种情况,只能全面龟缩进襄阳和樊城,把主力全调回来。

只不过樊城离襄阳更近,且从清河取水,环绕整座城池,在拥有约六七长宽的护城河保护下,刘表才派人在樊城驻军防守。

因为即便樊城被攻破,城里的人也可以坐船从清河跑去对岸的鱼梁洲。

如果没有护城河,他是万万不敢派人防御。

如今整个南阳除了随县以外,几乎都落进了朝廷手中,包括随县也已经岌岌可危。

虽说随县地处大洪山山脉和桐柏山山脉之间,乃是战略要地,但奈何它不是一个山谷,两座山脉之间相距一两百公里,根本不是什么险要的关隘。

所以除非在随县派重兵把守,否则光靠随县的地形,不足以抵挡朝廷大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现在襄阳和樊城都危在旦夕,更别说随县。因此只要陈暮愿意,把随县夺取,隐隐威逼江夏,也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襄阳的地形还是非常厉害,东面是大洪山山脉,西面是秦岭,中间地形十分狭窄,又有汉水经过,城池横在中间,想要南下攻打荆州,必须夺取襄阳。

可看了地形就知道,此地可谓是易守难攻,堪称天险,难怪蒙古在襄阳打了六年,确实固若金汤。

陈暮上一世就来过襄阳,当时的襄阳高楼大厦林立,是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而此时的襄阳却是一片勃勃生机的世界,森林环绕,高山耸立,大河波涛不绝,与后世城市钢铁丛林没有一点相似程度。

朝廷大军夺取了邓县之后,陈暮就亲领人马前来汉水北岸观望地形。

他的身边有赵云、武安国、文谡、冯楷、张绣、贾诩、诸葛亮、陈群、姚博、孔俭、黄琦等人陪同,观望地形的位置有一大片沙洲。

陈暮知道这里,后世叫做月亮湾公园,对面有三座岛屿,分别为桃花岛、长丰洲、鹞子洲。

而在此地东面,与襄阳古城隔江而望的正是樊城。

樊城距离他们现在的位置大概有那么几公里距离,只能隐约看到一个城头,倒是河对岸的襄阳古城却是清晰可见。

用望远镜看的话,就看到城高约三丈,也就是将近七米,城墙垣长连绵一两公里有余。

这还只是城北长度,若是全城总长加起来,怕是超过四五公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