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78章:协调会(二)(2/3)

,十分亲昵。

“蔚公谬赞了。”

“你呈上来的方案我看了,很有想法,但是不合时宜,待会儿,你发言的时候,不要太过激,明白吗?”林蔚文提醒一声。

“明白,谢谢蔚公提醒。”罗耀含笑答应下来。

因为罗耀起得早,怕赶不上,也来的最早,所以也是第一个赶到的,提前跟林蔚文照了一下面,说了两句话。

后面三人陆续的也都过来了。

温玉清是留美博士,最守时了,踩着时间点过来的,毛宗襄紧随其后,最后是王景禄。

长方形的会议桌,林蔚文坐在最上首,在他的左边是温玉清和毛宗襄,右边是王景禄和罗耀,罗耀资历最浅,自然是敬陪末座。

“我奉委座的命令,把四位请过来,为的就是商讨如何将四位负责管理的密电码研究和破译机构合并成一个机构的方案,现在我们一共收到了三个方案草案,三分草案各有优劣,我把三分草案归纳总结了一下,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大家可以先审阅一下,我们可以对方案草案的条款可以逐条讨论!”林蔚文的开场白很简单。

林蔚文的副官开始给四人分发资料,都是由人手工誊抄的,字迹工整,就跟印刷体差不多。

翻纸的声音不断响起。

大家都在全神贯注的在看,只有林蔚文一个人端起茶杯,吹着上面的漂浮的茶叶,喝一口,放下,然后闭目养神。

他是文件的起草人,内容早就脑海里了,根本不需要再看了。

罗耀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他就知道了,这套方案还是根据密检所为蓝本进行的设计,当然,也有一些他在方案中提到的方法。

密译室跟密检所本质的区别不是人,而是将研究,研译是合在一起以及分开的。

密检所是将两者分开,好处就是相互不干涉,保密效果好,因为研究者只是把电文内容解析出来,而电文真正内容还需要一道研译过程才能真正的清楚。

因为,在高等的密电码通讯中,还回使用密语和暗语,你若不知道这个,就算你破译了电文,还是不知道电文里说道是什么。

比如,日军在所有通讯密电中用一个“数字”替代某个人,或者某一不对,你若不掌握这个,同样不知道电文里说的是啥?

研究是密电码字面上的破解过程,而研译是将电文字面上的意思再翻译成大家都明白,都懂的意思。

这就是为什么方言密电难以破译的原因,它传递的就是一个音,只有懂方言的人连起来读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懂这个方言,你就是想破脑袋也不知道电文说的啥。

罗耀的密译室,则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与研译无缝对接,彼此都在一起工作,相互获取信息,而不是将两者人为的区隔,这样破译的效率会更高。

当然,这也是密译室人少的缘故,人一多,可能这样的方式就不适用了。

密检所的工作分配是一人做一件事,只做自己的那一部分工序,下一步工序就跟自己没关系,这样来说,保密性自然是最好的,因为,只有一道工序的人,根本不知道前后两道工序的情况,就算他泄密,也就是他自己这一道,损失有限。

缺点就是,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工作的积极性,要知道,密电码破译,功劳最大的是最后一道,也就是研译部门。

研译部门破解了电文内容,功劳当然很大,可是其他部门的功劳却难以得到照顾。

久而久之,其他部门就不那么积极做事儿了。

罗耀的做法是,把侦听和研译分开来,侦听和研译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技术种类。

这个分开没什么问题。

而是在研译内部分组,以组的方式接任务,从统计、研究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