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42.弘农都尉(2/3)

这样一只抱团求生的队伍,纷纷来投奔,队伍竟慢慢地壮大起来,等到夏阳联络到他们时,司马超手下已有一万人。

司马超终于找到了大部队,非常高兴。他按照了征东将军的命令,放弃了陆浑关,将队伍全部拉了出来,北上宜阳。

放弃陆浑关是夏阳出自敌我三方力量对比做了的决定。

陆浑关在洛阳城南二百里,处于吴汉军的兵锋之下,距函谷关将近四百里,二者中间隔着宜阳,万余人马,孤悬关外,被消灭是尽早的事。

征东将军亲自领军一万,自弘农向东南出兵宜阳,同时接应司马超的队伍。

当时刘秀的建业大将军朱祐正在猛攻宜阳,眼看就要得手,完成对洛阳城的合围。没料到夏阳领军杀到,双方一场混战。

夏阳兵少,渐渐落在了下风,这时司马超突然出现在朱祐军南面,猛攻他的侧翼,朱祐慌乱之下,不能支持,只能率军退去。

宜阳的守将本已绝望,打算献城投降,见到朱祐被打退,索性直接投降了建世汉军。

夏阳进城整顿兵马,以司马超为弘农都尉,就在当地据守,他自己则退回函谷关,继续征发士卒,搜集粮草,与关外的黾池、宜阳的汉军互为犄角,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防区。

这个三角防区的存在,使刘秀军对洛阳的包围圈出现了一个豁口,也给朱鲔提供了另一条出路,使他一直心存希望,不至于轻易区服于刘秀的兵威之下。

但是夏阳连同司马超,一共只有四万人,大多派出了关,布置在前线,其中两万驻在宜阳,一万驻在黾池,留在函谷关的征东将军手下只有一万人。兵力不足使他无法主动发动进攻,解洛阳之围,急需长安的援军。

任延君道:“陛下刚入长安,百废待兴,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他时刻关注洛阳局势。老夫临行前,陛下再三叮嘱,请征东将军务必努力坚守,长安城已派出援兵数万,不日就将抵达。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尽快把老夫送进洛阳城,示陛下招纳之意,以安朱鲔之心。”

夏阳听说有数万援军,非常高兴,说道:“任尚书不要着急,我先送你去宜阳,再让司马超想法子将你送入洛阳!”

五天之后,任延君进入宜阳城,见到了弘农都尉司马超。

司马超今年二十八岁,本是鲁县的铁官,赤眉军破鲁时,带着一批铁匠入伙,在军中做一个小头领。他平时谨言慎行,在以勇猛为上的赤眉军中一直不受重视。谁也没有想到,在五千士卒就要一哄而散的时候,这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小铁官会站出来,带着大家挣扎出一条活路。

司马超很珍惜这个独立领兵的机会,事实证明他是确实有两把刷子。在半年时间内,他不仅解决了军中的生存危机,而且把队伍扩大了一倍。

司马超占领宜阳一个月,整合了城内的降兵,加固了宜阳城防,按照和夏阳议定的战略,不断出兵骚扰附近的朱祐军,让朱祐十分头疼。

朱祐的领军能力一般,能当上建业大将军,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是靠了与刘秀关系亲密。他是刘秀的发小,两人一起长大,同在长安求学。

当时刘秀去看望朱祐同学,朱祐同学竟然因为要去上课,拒不接待刘秀同学,让刘同学十分尴尬。

要是在后世,朱祐应该是个三好学生团干部之类。人家却靠关系成了汉室中兴功臣,可见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刘秀后来时常突然“驾幸”朱祐家里,还一本正经地说:“朱祐同学,这次你不会因为要上课去而拒绝接待我了吧?”

在与司马超的对抗中,朱祐更是暴露了他能力上的短板,部下有三万多人,几乎两倍于敌的兵力,竟然丝毫占不到上风。

司马超对任延君说道:“尚书不必着急,洛阳城内二十万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