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61章 朕树敌无数,却未逢对手!(第一更)(2/3)

,他也是一位武功卓略的武皇帝。

崇祯元年皇帝亲征草原,击败林丹汗,逼退进犯草原的皇太极。

崇祯二年,收复漠南蒙古,收复辽东重镇广宁。

崇祯三年,再次击溃三万建奴大军,取得辽河大捷。

崇祯四年,清扫东南叛党。

同样是崇祯四年,亲征大同,彻底征服漠南蒙古,使漠南草原全面纳入大明管辖,北庭都护府的地盘空前扩大。

崇祯五年,北府之战、元上都城之战、张家口之战,辽东半岛之战,全线大捷,义州军镇建立。

初步实现对皇太极的三线包围战略,全面压缩建奴战略纵深。

崇祯六年,大明海军出战击溃叛军周可言,再战击溃荷兰人军舰,拉开了大明海洋时代的序章。

在他的文治武功之下,大明朝迎来了空前的时代。

朕树敌无数,却未逢对手。

在十里秦淮、春风柔情的东南,他们说圣道儒生,永远不会臣服新政。

在金戈铁马的漠南蒙古,他们说尊贵的成吉思汗后裔永远不会臣服。

在光刀剑影、尸山血海的辽东,他们说黑土地上的勇士有吞吐天下之志。

在火炮纵横的东南海域,他们说荷兰人的舰队是海域霸主。

现在,他们无话可说。

他们畏惧朕,就像畏惧雷霆和死亡的自然力量。

朕乃皇帝,秉神器而统四海八荒。

年轻的皇帝扫视一眼,他精力旺盛,身姿挺健,目光锋利。

在他的新政之下,曾经的浮夸之风被强力打压。

大明朝的意识形态被拨乱反正。

汉唐雄风初显。

磅礴、浩瀚的大时代,才刚刚开始。

这条沉睡的东方巨龙,体内的污血正在慢慢排出,一根根筋骨正在重铸,古老的鲜血开始重新流淌、奔腾。

当他彻底苏醒的那一天,便是龙啸九天之上。

皇帝站起来,走下去。

明朝皇帝是没有腰间佩剑的习惯的,这些习惯是汉唐皇帝的习惯。

但张凡也养成了这个习惯。

他在大殿内、群臣之间,走了一转,然后站在最前面。

“韩阁老汇报得很清楚,很清晰。”

“朕告诉诸位,第一个五年计划,咱们的目标完成了。”

皇帝此话一出,群臣再次高呼:“吾皇圣明,大明万岁。”

第一个五年计划,保证老百姓有吃的。

真的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吃上饭了么?

怎么可能!

26亿石,2.1亿人,每人平均12石粮食,每人平均一年有1440斤粮食。

每人每天平均可支配粮食3.9斤。

是不是很漂亮了?

至少不会饿死了。

但是这是平均数啊!

社会的资源真实分配现状并不是平均的。

新农政打破了农田金字塔结构,但并不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有余粮了。

在温饱线上挣扎,才是绝大多人的现状。

甚至可能在看不见的地方,农奴依然还大量存在。

这些粮食还远远不够,社会资源配比还远远不够合理化。

所以啊,改革还要不断的深化,不断的加强。

还要有进一步的新政出来,还要迫不及待大力发展技术,带动整个社会的生产。

那为什么皇帝说第一个五年计划达成了呢?

因为确实缓解了大多数人吃饭难的问题。

也因为要给朝廷上下信心,给全天下人信心。

如此,在提出第二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