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011章 对护羌校尉的研究1(2/2)

任命的都护副职,非都护自聘的幕僚。

权力很大,有时能发挥重大作用。

元帝建昭三年(前36),陈汤以副校尉与都护甘延寿出使西域,审度时宜,不顾延寿反对,矫制发兵攻杀在西域暴虐跋扈的北匈奴郅支单于,著于史书。

殇帝延平元年(106),梁懂任西域副校尉,也是力挽狂澜建大功。

安帝元初六年(119)以后,不再设都护,但在敦煌置副校尉领护西域。使匈奴中郎将也有副校尉或副中郎将,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见有副校尉王郁、副中郎将庞雄。

设置时间最早的是护乌桓校尉,设于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它为后来设置的类似机构提供了范本。

具有护羌校尉性质的官职可能在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就出现,正式设置在宣帝神爵二年(前60)。

西域都护设置也在神爵二年(前60)。

但地节二年(前68)已始护南道,而官职名称中真正有“都”字则应该在神爵二年。

《汉书·宣帝纪》:“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将人众万余来降。使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迎日逐、破车师,皆封列侯。”

使匈奴中郎将正式设于东汉光武建武二十六年(50)。

当然在正式设置前也有一段从武帝天汉元年(前100)起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的发展历史。

《汉书·段会宗传》载:“竟宁中,以杜陵令五府举为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西域敬其威信。三岁,更尽还,拜为沛郡太守。”护羌校尉辛临众也是丞相、御史、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等五府荐举。

“后临众病免,五府复举汤。”

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比较重要,颇受政府重视的职务。

与护羌校尉同秩的官吏还有中郎将、骑都尉、中央军各校尉、地方的郡都尉、部都尉、属国都尉。

但通常他们均不持节。

地方郡守秩二千石,比护羌校尉稍高。但总体上看,太守、校尉、都尉基本上算是同秩,在汉代的履历中相互之间的调动视为平级的、正常的调动,不算贬职。

据《汉书·刘歆传》载,刘歆历三郡守(河内、五原、涿郡)之后,复为安定属国都尉,当时来说很寻常。

......

求推荐求订阅求收藏。

新人新书,求支持。

第012章预告对护羌校尉的研究2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