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88章 黑山军是乱世的序幕(2/3)

董部义从,从某种意义上,董部义从也成了大将军府名下的兵卒。

所有人都说董虎是反贼,即便是何进开口也是“脑后反骨”话语,可所有人心下都知道,董虎在寒冬腊月时北上雁门郡时,就已经表明了不会造反。

之所以开口闭口“头后反骨”话语,还是因为董虎手里的兵马,因朝廷内外将他当成了汉兵将领,不受朝廷控制的兵马,无论多么忠心耿耿也是反贼,或者说是未来的反贼。

大汉朝有对付潜在反贼的经验,诸如大汉朝立国时诛杀的诸多功勋大将。

动荡乱世,初时人心思乱,可一旦战争摧毁一切,当所有人都切身感受到了战争的痛苦后,从上至下就会迫切希望战乱结束。

兵卒厌恶了战争,将领想要造反就困难重重,更何况,任何一个立国皇帝无不是征战杀伐皇帝,本身就在军中有着难以匹敌威望,想要在立国时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董虎所处的时代呢?正是人心思乱的时候,先是大将军梁冀毒杀质帝,之后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冲击帝宫,另一个车轮下的皇甫嵩,在他平定黄巾乱后,手握大汉朝重兵时,他人不还是劝诫拥兵自立吗?还有之后的清流党人,甚至有劫持皇帝刘宏,另立一个皇帝的阴谋……

人心思乱,大汉朝想要解决董虎的军队也已经无能为力,在董虎看到探子送来的黑山军情报后,他就知道,真正的乱世开始了。

张角造反,羌人造反,这都算不得什么,征募兵卒打就是了,可当朝廷开始招安张燕所领的黑山军后,允许黑山军将领自领其卒后,这才是乱世的真正序幕!

允许董部义从的存在,那是因为董部义从是河湟羌,与乌丸人、鲜卑人、南蛮自治区一样,之所以大汉朝恼怒董虎,那是因为他跑来了中原,他说了威胁大汉朝江山社稷话语,若董虎现在转身回河湟谷地趴窝,朝廷就算算计董虎,那也只是算计东西羌,算计羌人整体,而不是将董虎当成拥兵自立的大汉朝将领。

两者看似没什么不同,都是大汉朝需要打压的存在,但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

朝廷将董虎当成河湟羌王打压,这种打压是持久性的,不仅大汉朝,日后的任何王朝都是一样的,会持续千年,直至双方融合为一体,只要河湟羌表现顺从或服从朝廷,董虎就算在河湟谷地拥兵百万,朝廷也不会太过理会的。

可若将董虎当做是大汉朝的拥兵自立汉将,那就是必须弄死的存在,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允许这种自立为王的将领,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董虎身在雁门郡,在大汉朝的边陲,话语里虽说了些混账话语,做的事情却没有太多反叛意图,即便如此,朝廷还是将他当成了大汉朝自立为王的汉将,是必须要清除掉的毒瘤,那么黑山军呢?在太行山沿线劫掠的黑山军呢?

黑山军的头领张牛角战死后,义子褚燕改名张燕,领着十数万黑山军继续劫掠太行山沿线郡县,正值凉州羌人造反之时,或许朝廷想要稳固后方,招降了黑山军,张燕加封平难中郎将,手下大小将领各有加封。

若是与大汉朝将领一样,打仗结束后兵卒全部遣散,只要能让黑山军十数万兵卒全部遣散,就算给了张燕再大的官职都是可以的,关键是黑山军并未就此散去,也就是说,大汉朝承认了黑山军是事实存在的诸侯王。

或许朝廷想要稳固后方,暂时给黑山军些官职,认可了黑山军的存在,是缓兵之计,想着干掉了羌人后,回头再收拾太行山黑山军,可这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汉朝的国力真的不行了,已经没办法同时打赢两场较大战争,而且认可了黑山军的存在,也鼓励了更多“杀人放火金腰带”的混蛋们,刺激更多人积极造反,借此成为一方诸侯。

黑山军的性质与董虎的董部义从是不同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