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34章 锦衣归乡(2/3)



心下纠结,但他也没有太好的法子,心下也担心太过在意她而落入老狐狸王允的陷阱,他能做的……也只有给她提供一个更为强大的保护伞而已。

乡亲们担忧他因一个女人而绑住了手脚,他也不愿意太过解释,当面一个劲的连连点头,几若于一个听话乖宝宝,而他这个样子也极大的满足了老人们的虚荣心,欢天喜地的带着无数百姓回到了允吾城。

允吾城的战略位置太过重要,向东至黄河边都是稍微宽阔的谷地平原,不仅更为适合耕种,与凉州其他州郡联系也更为容易,若是和平时期,这里也一直都是金城郡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很多年纪太大难以前往其他地方的老人就留了下来,还有一些则留在了河湟谷地内西宁城、安民城,同样是谷地内两座产粮重城。

自允吾城进入老鸦峡就算是彻底进入了河湟谷地,一处相对较为封闭的地方,沿着一串串“香肠”状谷地向西,来到最末端的一处“香肠”谷地就是西宁城,是董虎新建立的一座城池。

汉朝虽然屡屡击败西羌,屡屡霸占河湟谷地却又在几百年里一次次失去,最末端的一片谷地也是最具有开发潜力的谷地平原,但这里却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直至董虎霸占了河湟谷地后,这才决定建起一座巨大城池,一座与雁门郡三座巨城一样设立思想的巨城。

西宁城、平城、间城、马邑四城都算是边地重城,是能够让城池内数万、十万百姓坚守一年的巨城,董虎下令建造这样的巨城,不是为了抵挡朝廷,而是为了给朝廷争取更多救援边地重城的时间。

雁门郡不失,太原郡不乱;西宁城不丢,西羌就甭想做大,高原羌也甭想下山威胁凉州、西域。

沿着谷地一路向西,所过之处,无数百姓夹道迎接,“虎娃大王”欢呼声不断,当年他对谷地内羌人杀戮很大,但也给予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数年来凉州羌人造反者无数,外面都成了一片废墟,谷地内却物阜民丰,有了对比后,对他支持力最大的却是曾经的敌人。

谷地内的百姓少了很多,很多人已经迁入了河西四郡,有了这些直属族民的支持,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也能安稳一些,至少能压制住河西四郡内的西域杂胡,但这并不保险,还需大规模迁入一些汉民,只有整个凉州的汉民数量占据优势,凉州才能得以安稳。

从允吾城一路向西,原本随同护佑的五千骑也在逐渐扩大,到了西宁城后,队伍已经扩大到了万骑。

河湟谷地、临洮临近高原,境内有不少大山海拔两三千米,有些甚至超过三四千米,算是半个高原羌人,临近赐支河曲的部族则是地地道道的高原羌,适应高原气候根本不在话下。

董虎离开谷地时,西宁城还是半拉子的模样,而如今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巨城,他的到来也让这座巨城如同煮沸了的热水,穿着不同的各部族长全都抚胸躬身,不仅有各部羌人,还有河西四郡诸多西域杂胡,让他意外的是,里面竟然还夹杂着几个手持木杖的和尚。

他已经成了草原霸主、凉州霸主,虽然有些王婆卖瓜之嫌,毕竟在匈奴人西迁后,整个草原已经成了千里无人之地,偏偏檀石槐和他的子孙又极为短视,肥沃的草原之心不要,非得居于一隅与乌丸人、汉人争锋相对,这才给了董虎最大的可乘之机,一举霸占了姑衍山——燕然山方圆千里的草原之心。

尽管他在草原的兵力仅有两万骑,在河西四郡也仅保留五千骑,但他却已经成为草原、凉州的霸主,只是中原发生了变故,让他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放在中原,否则……谁也不好说他是不是再次统领数万骑杀入西域。

匈奴人西迁足足用了百年时间,西迁过程如同篦子一遍又一遍横扫整个西域,在这百年时间里,整个西域都遭受了重创,每一次匈奴过境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