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68章 控制力度(2/3)

军中长使、幼军娃娃们,也不愿使用荐举的孝廉。

凉并一系官吏就比较务实,一见董虎这么喜欢让娃娃们历练,干脆就把太学里的优秀娃娃多送几个到他身边,直接省去了六部行走历练这一关,也就逐渐形成了兖州、青州官场的“三三四”分配模式,即内阁六部推荐三人、董虎身边娃娃推荐三人、军中长使一系推荐四人。

“三三四”推荐模式是县令以及县令以上级别官吏,至于村长、里长、亭长、乡长则由董虎安置退役的军中将士的地方。

兖州、青州、豫州、徐州都是刚刚攻占的地方,娃娃们经验不足,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谁也保不准会闹出多大的乱子来,所以才要有相当一部分军中将领转职地方官吏,一旦出现乱子,董虎可以通过军令的形式,第一时间控制住局面。

转职县令以上级别地方官吏,通常由军中长使担任,除非是“敌前”州郡大吏,才会考虑现役将领兼任地方大吏,这么做的目的是更有效率调度所有力量抵挡外敌。

之所以选择军中长使转职地方大吏,主要原因是军中长使的职责不同于将领,通常情况下分为两种,即掌管军纪的左副队、掌管钱粮辎重的右副队。

“左右副队”是非战斗副队,是军中参谋性质的长使,与“一二三四……”战斗副队不同,左右副队没有资格指挥作战,除非是同级别战斗副队将领全部战死的特殊情况下。

左右副队并不是指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这样的级别,而是指小队长以上所有建制级别的左右长使,即便是董虎这个大帅,他的左右长使也是左右副队,只不过是非战时和战时的叫法不同,当然了,随着军队编制的扩大,营主以上的将领所需要的“参谋”性质长使也变多,各项职能会细分开来,便于更加有效管理军队。

非战时,左长使督管兵卒的日常训练,右长使督管屯田耕种;战时,左副队制定作战计划、搜集情报、督管军法以及奖赏什么的,右副队就是保障后勤物资供应,包括匠作营、辎重营都归右副队管辖。

既然长使就是非战斗副队,干脆都统一称呼长使就是了,干吗还脱裤子放屁?

董虎之所以整得这么麻烦,就是为了区分将领与“参谋”之间的职能,在张温担任美阳大营车骑将军时,孙坚是参军事……其实就是参谋,但当他与荡寇将军周慎一起跑到榆中塞时,孙坚曾要求独领一万兵马追击韩遂、边章,结果周慎没有答应。

这场战争的是是非非且不论,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在汉兵之中,“参谋”的职能是比较混乱的,领兵将领只要同意,参谋是可以统领兵马作战的,但这是董虎绝对不会允许!

参谋性质的长使不是不可以领兵,将领也可以成为长使,两者是可以互换,但必须降级转职,这就是董虎的态度!

正如战时的作战序列,营主之下是营将,步兵营与骑兵营的编制不同,通常情况下,一个五千骑的骑兵营会有五个千骑营将,也就是说,骑兵营主之下有五个战斗副队,按照战场原则,营主战死,第一战斗副队长自动暂代营主的所有职责,指挥其他战斗副队继续厮杀,若第一战斗副队长也战死了,则由第二战斗副队长顶上,紧接着是第三、四、五战斗副队长,挨个来。

但战场上瞬息万变,什么样情形都可能发生,若营主和五个战斗副队长(营将)全部战死,谁来继续指挥?这个时候就可以是制定作战计划的左副队顶上,也就相当于自动降低了一个层次,降到了“第五营将之下、第一大队长之上”的级别,是战场上自动降级情形。

军队是一个高度协作的团体,职能要明确、分开,这样才能有效运转,若是参谋能随意指挥军队,同时又掌管军法、奖赏、人事安排、钱粮辎重,那还要打仗的将军干什么?下面的兵卒又听谁的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