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68 开宗立派(二合一)(2/5)

,如何能保证它能适用每一个朝代,每一片土地?

沈忆宸本来没想介入到儒家学派之争中,原因无他,纯粹是能力跟时间不够。

想要提出属于自己的学术主张,就需要极其扎实的学识功底。无论是理学也好、心学也罢,甚至就连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都不能有明显短板。

不然凭什么能在辩经上击败“敌人”,让世人相信你的学术主张?

科举考试沈忆宸能取得辉煌成就,是因为那属于纯粹的应试教育,说更露骨点,就看谁死记硬背的能力强。

而提出学术主张,是需要创新思维的,没有几十年的钻研积累,很难完善自己的学说,将漏洞百出。

沈忆宸目前一个区区从六品翰林修撰,距离大明权利中心还有着十万艺复兴”、“科技革命”的前提下,华夏土地上还在强调着什么“存天理、灭人欲”这套。最终抱着腐朽的程朱理学,被人用先进科技给打的满地找牙。

就算自己最终无力从思想上改变什么,但终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能给予世人一点启发也好!

沈忆宸感受着四周那些疑惑目光,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为自己“经世致用,辩证求是”观念,进行讲学阐述。

“事必本夫心,善言心者,必有验于事矣!”

“法必本于人,善言法者,必有资于法矣!”

“今必本夫古,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矣!”

“物必本夫我,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矣!”

经世致用只是一个笼统的务实观念,想要有学术主张,那么就必须得提出具体的思想内容。

沈忆宸提出的这四条,第一点就是反对空谈义理,坐而论道。“有验于事”指主观认知要接受实践检验,而不是唯心论,呼应了永嘉学派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第二点中的“法”,并不是指法律,而是规律。

沈忆宸想要表达人不能完全按照儒家的“仁义道德”行事,而跟更应该遵从客观规律,否则就会陷入到盲目法古之中。

第三点指出历史潮流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反对崇古主义,不要抱着几千年前的东西不放,要与时俱进!

第四点就是讲个人与群体的思维观点,表明不能独断专行,要尊重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化。

最后一点算是沈忆宸夹带私货了,提前给在座的国子监学子和官员们打预防针。他担心自己今天这一番主张会引发轩然大波,被群体而攻之!

于是丑话说在前面,你要反对攻击我,那就是接受不了不同意见,独断专行。

沈忆宸的这些主张,算是“经世致用”与永嘉学派的结合,不过并没有脱离古代四书五经的范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想要摆脱时代的局限性,那么就只能靠后面一句“辩证求是”,用更为先进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去带动思想的发展与开拓。

当沈忆宸讲学完毕,环顾四周发现整个礼堂内鸦鹊无声,所有人都用着极其震撼的眼神望向他。

怎么没点反响,是我讲的太好,一时还沉浸在思维冲击里面,无法自拔吗?

就在沈忆宸感到不明所以的时候,当朝大儒魏从文站了出来,满面怒容身形颤抖的指着他说道:“此等事功异端学说,乃为理学所不容!”

魏从文没有后世穿越的经历,他只能从前朝寻找沈忆宸学说的出处。

很明显,这些内容跟永嘉学派的“事功学”异曲同工,都是反对理学“修身”、“内圣”主张,不是异端是什么?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沈忆宸虽然没有直接攻击程朱理学,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几乎与现在大明朝通行的观念完全不同。

能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