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38 皇城动荡 (二合一)(2/5)

曹操,那真不好说!

孙太后的质问让陈循哑口无言,凭心而论他也不怎么看好沉忆辰能力挽狂澜。但问题是现在整个京师北疆防线,除了沉忆辰率领的驰援军外,就再无可战之兵。

你不指望他,还能指望谁?

仿佛是为了印证孙太后的话语,就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第二封从怀来城发过来的军情急报,通告了土木堡战场的最新情况。

沉忆辰的驰援军不敌瓦刺大军,正往着怀来城的方向撤退。另外从收拢的溃兵伤员那里得知的消息,跟随皇帝朱祁镇一同撤退勋戚大臣们,除了成国公提前领军去了鹞儿岭,几乎是全员战死沙场。

至于皇帝本人,护卫的天子亲军被全歼后就音讯全无,按照战场的形势看,大概率是凶多吉少。

如果说前线传来的第一封战败讯息,已经让皇城动荡百官恐慌,那么第二封实锤的皇帝大臣覆灭消息,就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再也没有什么侥幸的余地。

就连皇太后孙氏听到这个消息,都瞬间感到眼前一黑,踉踉跄跄的倒在了御座高台。

这一幕的出现更是让殿内群臣慌乱不已,要知道皇帝的权力传承照样讲究一个法统。朱祁镇儿子朱见深年幼,并未被立为太子,而且就算是有太子身份,国难当头也不可能让幼主继位,最起码得有人监国摄政。

从法统上看,皇太后孙氏垂帘听政是最适合的人选。

毕竟明朝有过先例,甚至明英宗自己继位后,都是太皇太后张氏长期掌控朝局。孙太后要是接着出现个什么三长两短,那整个大明就真的群龙无首。

至于让郕王朱祁玉摄政乃至登基,目前朝堂大臣们还没人敢冒出这样的想法,或许说还没有把思维转到这上面。

原因就在于明朝长久以来对于宗室藩王的防备,除了皇位继承人太子外,其他藩王都未接受过正统的帝王教育。更何况朱祁镇还有儿子朱见深,哪怕是周贵妃生的庶子,在没有其他皇位继承人的情况下,与嫡子几乎无异。

兄终弟及这一套,被宋朝赵匡胤两兄弟玩坏后,历朝历代基本上不会首选亲王继位。

“母后,母后你可要保重凤体啊!”

郕王朱祁玉看着孙太后倒地,又惊又怕的冲了过去把她扶住。

此刻郕王的紧张跟担心是发自于内心的,孙太后常日里待他并不薄,加之兄长年轻以及明朝宗室特有的环境,朱祁玉也对于皇位没有任何非分之想。

所以别说朝臣第一选择不是让朱祁玉登基,就连他自己此刻都没有这种想法。

“传太医,赶紧让太医过来!”

老臣胡濙大声朝着殿内的宫女太监招呼,皇帝生死未卜,皇太后就是目前朝堂的擎天柱,绝对不能在此刻倒下。

很快宫中太医院的御医,就提着药箱急匆匆的赶到了奉天殿。经过细致检查后孙太后并无大碍,只有由于心急加上天气炎热,一直气急攻心才没缓过气来。

望着孙太后苏醒好转,众大臣此刻也算是松了一口气,否则没有主持大局之人,接下来还真不知道该怎么。

“少司马,山东河南的兵马还要多久才能来到京师?”

强忍着身体上的不适,孙太后朝着于谦询问起之前征调的勤王军。

“可能还要十日左右。”

于谦无法给出具体的时间,在于现在的局势比之前要更加危急,除了要调兵前往京师勤王外,还需要征调粮草、兵器等等物资赴京。

要知道明英宗率领的亲征军,几乎是把整个北直隶的战略储备物资给征调一空。京师守军目前有盔甲的将士不到十分之一,兵器同样有着严重不足,几个人用一把刀的现象很普遍。

这种装备程度,想要抵挡蒙古大军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