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09 入值文渊阁 (二合一)(2/4)

经期待的,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再选择一次,可能让儿子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应天街角小院,又未必是一件坏事情。

接下来的几日,随着太后跟皇帝达成妥协,京师的权力斗争仿佛瞬间平息了下来,也让沉忆辰难得的享受了几天安宁日子。

不过这种时光,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人人皆知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当太上皇朱祁镇回京的那一刻起,偃旗息鼓的各方势力,都将纷纷再度冒头,斗个你死我活!

大明正统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距离过年仅仅剩下不到半月时间,内阁已经拟定好了新君的年号,称之为“景泰”,取其国泰民安之意。

经历过数场大战,数十万军民阵亡,乃至于堂堂大明皇帝北狩的事件后。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贩夫走卒,心中都期待着来年能够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景泰元年,承载着无数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是对于沉忆辰而言,平静的生活被皇帝的圣旨打破,既然当初在大朝会上被任命入阁参预机务,肯定不会无休止的闲置下去,是时候该履行身为阁臣的义务。

告别了沉迷的温柔乡,沉忆辰不得不顶着京师寒风,前往内阁坐值。

十七日不是月初跟月中的大朝会日子,路上并没有官员蜂拥上朝的景象,沉忆辰一辆马车在月色下孤零零的前往紫禁城,颇有一番孤寂的味道。

阁臣的办公地点在紫禁城内的文渊阁,所以入阁全称其实是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并且担任内阁大臣之后,就不必再像上朝那样从奉天门入宫,可以直接抄近道从东华门进去,而且还能踏上以往状元才能走的迎恩桥。

由此可见,阁臣的尊贵就彰显在各种特例跟小细节上面。

东华门前的当值禁卫,见到沉忆辰从马车上下来后,下意识的挺拔身姿展现出敬畏姿态。

要知道沉忆辰如今不仅仅是在军中有着生死与共的威仪,还在京师文人士子群体中,赢得了宁折不弯的谏臣美称,再加上年轻到可怕的年纪,谁还敢在他的面前摆谱?

“两位小哥,这是入宫牙牌,还请检查。”

“沉阁老在京师无人不知,不必了。”

东华门禁卫抱拳笑了笑,别说是接过沉忆辰牙牌检查,连看都没有看一眼。

“谢过。”

沉忆辰没有过多客气,拱手后便径直走进了东华门,没走多远一栋青绿色的重檐两层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阁臣办公的文渊阁。

论起历史来,阁臣在文渊阁办公,其实不过短短二十年来的历史。宣德七年之前,内阁大臣的参预机务地点是在翰林院,阁老跟翰林属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关系。

并且由于阁臣地位高于翰林掌院,双方座次排行得让阁臣居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满朝文武百官见到内阁皆尊称为阁老,唯独翰林称之为中堂。

所以说翰林被称之为“储相”,不是没有原因的,与阁臣的关系着实太密切,几乎等同于后备人员。

没等沉忆辰走到文渊阁门前,一名青袍官员就从里面走了出来,朝着他拱手道:“沉阁老,下官恭候多时了。”

“赵中书,久违了。”

见到这位曾经在东阁协助过自己的助理,沉忆辰面带笑意拱了拱手,人生很多时候能再遇到故人,也算是一种幸事。

“沉阁老还能记得下官,真实荣幸之至!”

听到沉忆辰第一时间就叫出“赵中书”三字,赵然元心中可谓是惊喜与感慨交加,果然年纪轻轻就能入阁拜相,不是没有原因的。

单单这一份对于身边小人物的关照跟记忆,很多朝臣官员就做不到。

“客气,赵中书何时调值到了文渊阁?”

沉忆辰好奇问了一句,要知道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