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36 永镇一方 (二合一)(2/4)

个大明,可能没有谁比靖远伯,更适合这三尺长锋。本官赠剑给靖远伯,希望来日能征伐叛逆,荡平不臣!”

沉忆辰话语掷地有声,完全没有文人的那种委婉儒雅,相反充斥着一种独属于武人的豪迈跟热血。

同时沉忆辰无比坚信,靖远伯王骥在骨子里面就吃这一套,原因在于他在整个西南平叛过程之中,施行的是彻彻底底的焦土政策,胆敢叛逆大明者屠其部落,幼者免死斩其手臂,以免日后再度行反叛之事!

这么一位铁血文官,相比较在京师参与各种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想必他更期望能回到战场上快意恩仇。

“征讨叛逆,荡平不臣。”

王骥从锦盒中那出这柄长剑,同时嘴中默默念叨着沉忆辰说的八个字。

他万万没想到,满朝文武中此刻最了解自己心境的,居然会是眼前这么一个年轻人。

麓川就是靖远伯王骥的心结,他半辈子戎马征伐在这上面,却在跨过金沙江要把思氏家族给亡族之际,得到了大明北伐战败,皇帝被俘的消息,从此功亏一篑!

王骥无比渴望能再度返回麓川,彻底的平定西南叛乱,让大明丢失安南的历史不再重演。可问题是上皇归来,自己动不得,南征军同样动不得,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麓川局势再度糜烂。

“这柄长剑,深得本伯心意,沉中堂有心了。”

按捺住心中的汹涌情绪,靖远伯王骥朝着沉忆辰道了声谢,然后默默把剑给放回锦盒之中。

“但想要让本伯去荡平不臣,现在还不到时候。”

沉忆辰投递拜帖的意图,靖远伯王骥早就能猜测个大概,当这柄长剑出现后,加上征讨叛逆荡平不臣八字,几乎可以坐实了对方的想法,那就是让自己率领南征军前往麓川平叛。

换作朝局稳定的时期,靖远伯王骥会毫不犹豫答应这个请求,无论是为了君王开拓四海,还是为了大明开疆辟土,这都是属于臣子的职责。

但是现在不行,自己效忠的太上皇已经从漠北归来,皇太后更是明言需要南征军在京师维系平衡。更重要一点,就是靖远伯王骥得知,关外刺杀上皇御驾的刺客,背后主使很有可能是沉忆辰乃至于当今天子。

没有南征军的存在,太上皇性命及及可危!

靖远伯王骥可以接受景泰帝朱祁玉继续当皇帝,他以文官身份封爵,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仕途颠覆,不在乎去获取复辟的从龙之功。

但人不能忘本,明英宗朱祁镇对王骥有着提携知遇之恩,他无法做到带领着南征军彻底京师后,眼睁睁的等待着新君除掉旧主。

“靖远伯,你能呆在京师一时,还能呆在京师一世吗?”

沉忆辰同样明白王骥留守的理由,于是澹澹反问了一句。

皇权斗争并非朝夕之间就能决出胜负,靖远伯能硬挺着南征军在京师守卫朱祁镇多久?

三月,半年,一年?

按照这个时间下去,还没等到朱祁镇暴毙,恐怕大明的国防系统跟财政系统,就要先行一步暴毙。

数十万兵马囤积京师,每日要消耗的财政物资是天文数字,更重要是等到麓川思禄再恢复一点元气,就会发现整个大明南方实则防务空虚一片,气候已成再挥师去征讨打第五次麓川战争,鹿死谁手就真未可知了。

沉忆辰如此露骨的话语,让靖远伯王骥感到了一种挑衅,他冷若寒霜的回道:“怎么,沉中堂按捺不住想要动手了吗?”

面对王骥的质问,沉忆辰仅是笑了一笑道:“靖远伯,难道你真的认为太上皇是一个明君吗?”

“不管他是不是明君,本伯深受皇恩做不出背主求荣之事。”

王骥的这句话,其实已经有些暗讽沉忆辰了,换作是一般肚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