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633 引以为傲 (二合一)(2/4)

没错,李达辽东驻守的那几年,是大明最为虚弱的几年,却硬生生的扛住了蒙古铁骑的进攻,还训练出一支兵强马壮的辽东军。

得到了老师的称赞,李达咧嘴笑开了花,他在成国公府外院家塾读了十年来,几乎没得到李庭修几句夸奖,今日算是得偿所愿了。

简单的称赞学生几句,李庭修就换了一个话题,说起了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原因在于他心中很清楚,沉忆辰跟李达两人在仕途上的成就,已经超乎了自己能指导的极限水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何必再去指手画脚?

就在沉忆辰享受着师生团聚喜悦的时候,西北嘉峪关外赤斤蒙古卫,此刻却战云密布。大明忠国公石亨率领着西征军五万兵马,联合赤斤蒙古卫所兵马五千余人,对峙着天圣汗也先统率的五万蒙古铁骑,双方大战可谓是一触即发!

赤斤蒙古乃大明洪武年间册封的关西七卫之一,位置就处于嘉峪关旁边,领地范围囊括后世半个青海湖,不过在明朝时期称之为西海。

当年明太祖朱元章命徐达、李文忠、冯胜等一众开国名将出兵西北,其中中山王徐达简直势不可挡,很快便击溃的北元残余势力,大明疆土扩展到了嘉峪关一代,在此地设立了甘州、肃州、凉州等卫所,这也成为了史书中经常提及的甘凉二卫。

但是大元帝国虽然已经在中原谢幕,但是蒙古帝国附属四大汗国中的东察合台汗国,依旧是名义上元朝的宗藩,理论跟明朝存在着敌对关系。

朱元章接连几次北伐之后,意识到想要彻底剿灭蒙古部族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别说西进征服四大汗国。于是乎把战略中心从西北转为辽东跟西南,与河西走廊还有西域的蒙古残存独立势力达成协议,设立起了关西七卫当做跟东察合台汗国的缓冲区。

究其根本来说,关西七卫不是明帝国武力征服的成果,更多是对蒙古汗国的一种妥协。这也就导致了关西七卫仅是名义上接受大明册封,实际上是完全独立的小王国,政治、经济、军事皆自我管理,内部官员也全部由蒙古贵族担任。

当然,站在明国的角度上,其实也没有真正把关西七卫当做自己领土。占领了大半个河西走廊之后,修建明长城的过程之中筑造了一座嘉峪关,彻底把关西七卫跟大明本土隔开,物理上斩断了双方的关联。

史料记载终明一朝,仅派遣过一次官员到最远的哈密卫,连名义上的属国册封都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关西七卫中的赤斤蒙古卫,是距离嘉峪关最近的卫所,相对来说与明朝的关系交流要频繁许多。虽然身为蒙古人,却始终效忠于大明王朝,还在永乐八年帮助平定了肃州回回哈剌马牙的叛乱。

这份友好关系一直延续到了正统八年,直到瓦剌蒙古崛起之后,天圣汗也先派遣使者到赤斤蒙古卫与沙州卫送马和酒,企图达成政治联姻,不过却被赤斤蒙古卫首领且旺失加拒绝。

但是随着瓦剌部的愈发强大,以及大明遭遇了土木堡的惨败,新一任赤斤蒙古卫首领阿速,再也不敢违逆也先的结亲请求,双方达成了实质性的臣属关系。

可哪怕如此,赤斤蒙古卫依然保持着跟大明的联系,表明自己是迫不得已。有朝一日等到天兵将至,那么必然重新回归于大明!

这一日没有让赤斤蒙古卫等待太久,明良三年末西征军抵达嘉峪关,忠国公石亨派出一支兵马与首领阿速接触,确定了对方依旧忠诚于大明之后,兵出嘉峪关驻扎在了赤斤蒙古的领地,准备朝更西方的沙洲卫进军。

但就在这个时候,石亨接到了来自于沉忆辰的谕令,命他暂缓行军步伐,停止对关西七卫的征伐。

说实话接到这个谕令,忠国公石亨心中是万分不爽,毕竟他行军半年好不容易抵达了嘉峪关,还兵不血刃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