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粒好种子(2/3)

徐蕾没好气地哼了一声,对着手里的本子仔细核对,片刻之后,她跟小师弟同时得出了结果。

“1836公斤。”

“多少??”

一旁的导师惊喜地凑了过来,看向徐蕾本子上的数字。

“没算错吧?确定过了一千八百公斤?”

徐蕾郑重地点了点头,直接把本子塞到了导师的手里。

“肯定没错!我算了好几遍了!”

“太好了,太好了一千八百公斤,这还是单季,后面哪怕是别的地区水热和肥药条件不如我们,平均亩产起码也能达到一千二百公斤了。”

“一千二百公斤,每年两季,早稻按八百公斤算,周年产量也突破两千了。”

“我记得现在最高的周年产量才一千五吧?40增产有了!”

听到这话,在场的所有人脸上都露出难以掩饰的笑意,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数字的意义远比看上去的要大得多。

这次的40增产,可不是以往的实验田增产,而是在推广到整个华夏各大水稻种植区之后,亩产还能够提升40!

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新的水稻品种从它诞生的这一刻起,就已经达到了走出实验室、走出实验田的条件,甚至不需要进一步的改良,就可以成为整个华夏的支柱型水稻品种!

也正是因为这样,新品种水稻的推广难度会降低不止一个数量级,他们之前考虑的预期在三年之内实现全面推广的目标,甚至还有可能提前。

而周年平均产量2000公斤这个数字,则还有着更容易理解的解读。

这意味着,按照华夏人平均的谷物消费水平,一亩由一个劳动力经营的稻田,每年的产量至少可以养活6口人。

为土地和食物挣扎的日子,将彻底一去不复返。

徐蕾感慨地看着那些鼓鼓囊囊的麻袋,心里突然升起了一丝异样的感觉。

沉默片刻之后,她突然扭头向实验田跑去,众人不知道她要干什么,只能呆在原地等着,好几分钟后,她才气喘吁吁地从实验田里跑回来,手里还拿着一大捧被收集起来的,遗落在地上的稻谷。

她把那些稻谷一束一束地分到所有人手里,最后在自己手里留下了最茁壮的一支,然后开口对导师说道:

“老板,明天,我想休个假”

第二天,徐蕾坐着飞机在常沙落地,她携带的行李很简单,除了背上背的装着换洗衣服的背包之外,就只有手里提着的手提箱。

她带着手提箱上了地铁,转了好几趟车,又换乘出租,才终于来到了她此行的目的地。

常沙唐人万寿陵园。

此时正值下午时分,碧空如洗,阳光透过陵园里高大的树木,在地上投射出斑驳的影子,走在那些影子之间的徐蕾神情肃穆,却又带着几分隐约可见的笑容。

她顺着小道一直向前走,直到走到那座她一直想要来,却始终不敢来的墓前。

徐蕾小心地站在一旁等待,直到前来祭拜的最后一批人离开才走向墓前,脚步缓慢轻柔,仿佛是在担心惊扰了那个沉睡的老人一般。

她首先看到的是墓前摆放着的各式各样的“礼物”。

两只小碗,一碗装着白米,一碗装着稻谷。

一把小提琴,琴弓和琴弦交错,似乎只要轻轻用力,就能拉响。

两束还带着水珠的新鲜禾苗,也不知道在这个季节,是从哪里找来的。

一双跳踢踏舞的硬底皮鞋。

一副麻将。

被归拢在一起的整条整条的中华烟。

好几架看上去价格不菲的豪车模型。

徐蕾深深吸了一口气,小心地把那些礼物挪开腾出一片空地后,打开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