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321章 儿时的疑惑!(2/2)

援火力,所以英法联军才敢于深入满清的腹地作战。

不过这场战役对路旭来说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偌大一个大清,实际可以用来守卫自己的兵力也就只有僧格林沁的七千骑兵而已。

就算是加上当时投入战斗的步兵兵力,身为保卫“我大清”的最后一道屏障,也就只有区区三万兵力。

在路旭小时候,他就看过这段历史。每次看到这里他都非常的不解,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远在三国时期,几个地方政权动辄就能召集几十上百万的大军。可到了清朝末年,面对一场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战斗,清朝居然只能调集三万人?这是什么鬼?

若说当时清朝是两线作战,大部分的兵力都被太平军牵制了,也不合理啊!

别人不说,明末的崇祯在自挂东南枝之前,他都不止是两线作战了吧?可在他死前,他手中的兵力也不止三万人吧?

就算世易时移,天下和以前不一样了,那甲午战争呢?

甲午战争小日子举全国兵力参战,实际参战人数到达了17万。清军这边号称动用了500个营,可是据说在实际参战兵力上还不如小日子。

这是什么鬼?

甲午战争可是国运之战!

年幼的路旭死活想不明白,我堂堂中华大地什么时候这么拉了?威风了几千年,怎么到了清朝末年在兵力上都比不过别人了。

直到路旭长大,他才明白里面的门道。那是因为武装近现代军队所需的投入远不是封建军队可比的。

等到了一战和二战时期,人口多寡往往并不是决定一个国家可以动员兵力多寡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真正起到决定因素的是工业化水平!

就像两次大战时期,中华大地的人口恐怕在世界上也无人能出其右。但是在动员的总兵力上跟其他主要参战国却相去甚远,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家都是工业国而当时的民国实际上就是一个农业国。

当然了,后来路旭也注意到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一切似乎又变回了“正常”。当时的世界各国似乎又能随随便便地调集起几十甚至是几百万的大军了!

不过,那也是有原因的!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