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卷三 第三百五十九回 东西交锋(四)(2/3)

兵这三个队列一般都是一百二十人至一百六十人,再就是六十人至八十人的成年兵,同时一般还会有一队三十骑的骑兵辅助。

十个这样的大队就组成一个罗马军团,一般人数是在四千五百人至六千人之间。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都会配有一个附属军团,也称联合军团。这两者之间的建制大体类似,但是附属军团的骑兵为600人。然后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附属军团共同构成了执政官(也是保民官)统帅的集团军,由一名执政官指挥。

闻名天下的罗马队列其基本单位为小队,每个小队构成一组。而将它与希腊方阵混为一谈是种极为普遍的误解。或者应该说罗马方阵是希腊方阵的改良型。

罗马队列每横列二十人,纵六人。两人之间间隔1.8至2米,横列的各小队之间约为30米间隔。各小队交错排列。

整个队列通常由三个横列组成。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成年兵组成的第三横列。

采用这样的三队列法,由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首先推进,当距离敌人二十码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开始疏散。往往在标枪掷出之后完成疏散,第一横队的士兵开始冲锋,前两列士兵与敌人用短剑进行格斗,后面六至七列的士兵投掷标枪。

数分钟后,由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替换,第一横列后撤休息。这时由少年兵组成的轻步兵负责掩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仍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第一横列。一场战役通常进行数轮替换,其中成年兵为军团的后备队。

以上就是罗马基本的军事建制了,而来到陆仁这里的五百罗马士兵实际上是一个大队的编制,而且由于是直属于罗马皇帝麾下的精锐士兵,队中没有少年兵和青年兵,基本上都是三十岁往上的壮年兵。另外当时的罗马骑兵是属于辅助兵种,一般只负责搞搞侦察和传递消息,很少参加正式的作战任务,所以在这个时候四十骑罗马骑兵都没有上场,完全就是在外围呐喊助威。换句话说,现在就是标准的重步兵与骑兵之间的对决。

炮声响过之后,双方的战鼓也一齐狂擂,这五百罗马士兵马上就架起了他们的“乌龟壳”方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开始向对面的骑兵逼近。此刻的陆仁在高坡上借着望远镜在细细的观看,在看到了罗马士兵的战阵之后却也是在不住的点头。

该怎么说呢?陆仁有看过一些有关罗马的大片,片中少不了会有一些这样的镜头。但那些大片里的镜头只能说是徒有其型而无有其神罢了,你也不能指望着那些领盒饭的群众演员能真的把古罗马时期那些罗马士兵的那种状态给演出来是不是?反正一句话,大片里的镜头,只要能忽悠忽悠同样是没什么见识的看片观众也就行了是不是?

可这会儿呢?真正的战士和领盒饭的群演,在本身的气质、气势上就有着天壤之别,而且现代人也不太可能会具有古典时代的战士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野性。而当这些古时的野性统合到一起的时候,那股子肃杀之气便会扑面而来,足以让胆子小点的人不寒而颤。

陆仁是看得不住的点头,心说真正的古罗马战阵的确是名不虚传,而站在陆仁身旁的帕琉斯见陆仁如此,脸上也不由得显露出了几分得意的神色。这家伙虽然与那领兵将领不太对付,但总归是罗马人,现在眼见着罗马士兵那么威风,心里还是很有着那么些自豪感的说。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陆仁在看了一会儿之后,却忽然扭头向另一边的陈笠问道:“阿笠,你看这罗马战阵,与我们华夏的秦汉战阵相比如何?”

陈笠眯着眼道:“整齐严密,战力不可小觑,确实名不虚传。但如果是要和我们华夏这边的秦汉战阵相比的话……不是在下自大,真要是对上了还真不太好说。”

陆仁闻言也笑了笑,并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