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二回 劝以上进(2/3)

改名为逊,字伯言,此人也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才十六、七岁的年纪就懂得如何去权衡利弊,带着族人归投到了孙策的麾下。孙策就算是再提防着你们陆氏,在明面上却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至少他也懂得要做个样子给江东的那些人看。”

陆仁不知所谓的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

郭嘉又道:“不过这样的事嘛,再怎么说还是小心一点的好,万一你们陆氏不小心被孙策给抓到了什么把柄,诂计那就会是夷族之祸,所以……”

说着郭嘉就从怀中取出了一份字帛书信递给了陆仁:“你看看吧。”

陆仁又是一惊,汗更是当时就冒了下来。郭嘉之前已经说了那么多,现在又突然拿出了一封书信,陆仁就是再笨也能猜到这封信是谁写的,而郭嘉去吴郡,现在看来也绝不是如他所说的只是去陆仁的“家乡”看看那么简单。

接过书信展开一开,果然如陆仁所料想的那样,这封信是陆逊写来的。而书信中的内容大体上与之前陆逊写来的那封在意思上差不多,无非就是要陆仁照顾好许昌这里的这支陆氏宗族而已。而不同之处,则是在于陆逊言辞恳切的希望陆仁能早归官场,好让陆仁拥有相应的政治影响力,这样就可以使陆逊那边多出一些与孙策打交道的本钱,进而保护好陆逊那一头的陆氏。

简单来说,就是陆仁如果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而孙策又是打着朝庭的名义,那么孙策在对待吴郡陆氏的问题上就得多考量考量。俗话不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吗?孙策也是个想借着朝庭诏命的官位来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家伙,要是真把陆仁惹着了,时不时的就在诏封官职的事情上给孙策下个绊子,那对孙策来说也是件很麻烦的事。

看完了信,陆仁只觉得自己除了哭笑不得之外还是哭笑不得。你说这吴郡陆氏的情况好坏其实关他鸟事啊?原有的历史进程上也没他陆仁啊,可吴郡陆氏还不是一样活得好好的?当然,后来陆逊是被孙权给整得很惨,但陆氏在最后孙吴灭亡的时候也没出什么大事嘛!而在陆仁的映象之中,好像是有几个陆氏的子弟被司马炎给调去了洛阳,但那是新王朝的帝王对各地氏族在意图掌控之下都会做的事,又不是只对他们陆氏这样做了……

郭嘉这时细看了一下陆仁的神情,却又稍稍的皱了皱眉。再一思索,郭嘉的手就拍到了陆仁的肩膀上,语重心长的道:“义浩啊,自古以来这宗族存亡一事都非同儿戏,而你年幼之时虽然未得宗族之助而饱受饥寒之苦,但你终归是陆氏子弟,早晚有一天是要认祖归宗的,更何况你现在已然是你们陆氏宗族中的首望之人?你可不能对宗族的存亡坐视不理。真要是那样,我老郭头一个就看不起你!”

陆仁本来是想瞎扯上几句的,但脑中忽然灵光一闪,心中暗道:“我就靠了!我说你这家伙怎么一到我这里什么都不说,却跟我扯了这么多江东那边的事。你这家伙今天过来我这里,最主要的任务是对我执行‘登用’指令,而在‘登用’成功之后,当然是想帮着曹操多加点我的忠诚度,至少是想让我做事勤快点,所以是想用这些方法来劝说我去求上进的啊?宗族存亡?你老郭要是知道我和吴郡陆氏其实根本就没什么关系,那情况可就搞笑了!”

想归想,这些话陆仁当然不能向郭嘉说出来。不过一点点的“怨恨之意”,陆仁决定还是摆一摆的好,至少在陆仁看来,这样做可以不让郭嘉对他编造的身世生出什么怀疑,因此陆仁就闷哼了一声,话也说得有些冷冰冰的:“现在这个时候就想起我来了?想起要我为宗族存亡尽心尽力来了?可我当年父母双亡,在街头乞食为生的时候,那些宗族中人谁他妈的想起过我?”

郭嘉见了陆仁的“反应”也有些头痛,但仍劝解道:“义浩你心中怀有怨意我能理解。也罢,什么宗族存亡的话我也就不说了。我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