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 战云密布(2/3)

作战。到了春秋时期车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随着各国兵源的增加军队中车载甲士和步卒的比例有了变化每乘战车的徒卒增大到七十余人。

而战车体积长宽各近3加上两侧部署的徒卒要占有相当大的体积。因而这样的大型战斗单位地机动.难以回转和迂回。加上武器使用的限制双方要争取在交错格斗的瞬间或得夹击的机会。使得要挥出部队地最大战斗力就必须组成严密的阵型要求部队有良好的纪律、指挥。有了以上的特点决定了西周、春秋时代的军队作战十分讲究阵势和队型。

以此保障整个部队行动的统一协调使“勇者不能独进怯者不能独退”部队在最大程度上挥整体作战力量。

但是这样的作战十分的节奏十分的缓慢交战过程中战车不能快奔驰步兵也不能快奔跑追击时也要保持队形也不利于长途的追击。典型的战例就有在周灭商的决定性战役牧野之战中周军指挥就命令士兵每前进六、七步就停下来重整队型。

:

可想而知。如此完全无法真正挥战车地冲击力。马的度才刚一加起来便要停车整队这种度还比不上步卒的冲锋。

到了春秋初期期这时的车战才有了较大的展阵型较以前更灵活多变战斗中徒卒也挥着更大的作用。这一时期徒卒不再单一部署在战车地前方。而是分散部署在战车的四周加强了向各个方面的机动力量。分散部署并形成多排的纵深部署使战车的运动更灵活便于调动能适应多变的战场防备敌人的冲击并能快的进攻和追击。

其中最经典地便是楚国楚国抛弃墨守成规的法则。将战车周边的徒卒一律删除不在讲究什么阵形。靠得就是战车那最原始最野蛮的冲击力他们将冲锋战车喻为死士不求杀敌自求乱敌阵型将战车的冲力挥到了极至。楚国以此车战之术将以战车称雄的晋国打蒙了杀得晋国落花流水夺取了霸权。



晋国亦不甘示弱也开始打破常规。不断的改进战车之术。楚国亦是同样所以若论车战之术天下以晋楚最强其他国家的车战之术都是效仿晋楚两国而行。

当年吴国大王阖闾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晋臣巫臣就曾经入吴传授吴国车战之术。本来。晋国是打算让吴国来牵制楚国可是阖手上有伍子胥、孙武子这类的帅才又有夫概王这类可以以一单百却又深通战术地无敌猛将不但破了楚国还强抢了晋国霸主的地位。

经过百年的改革战车阵渐渐分为两种不同的战法一种是楚国的重视冲击力以战车为主不设置步卒。利用无与伦比的冲击力来冲乱对方阵形取得胜利。令一种是晋国地他们也吸取了教训重视起了战车的冲击力。同时还设有步卒。此法虽稍微减弱了战车的冲击力却大大的提高了他的稳定性。

所以晋国一直都是战车阵的主宰称他们冠甲天下丝毫不显得谦虚。

现在晋国战车阵正是他们惯用的战术以步卒配合战车行动。战车在前冲击而步卒再后固守支援。很老套但却很实用。

姬凌云表面笑这战法老套但在心底却不敢轻视。晋国就是以这老套的战车战法称雄于天下。

他大喝一声:“预备滚木。”

吴军战鼓急擂五千名战士藏在前排将士地后面他们的手上分别都抱着粗壮的滚木排瞄向敌人吴国的专门为晋国战车而准备地新武器终于要派上了用场。

战车愈奔愈近车上全身披挂的武士清晰可见千百枝长戟闪闪生光。车上另一战士手执长弓准备硬射进吴阵。

战车冲入三百步之内这是弩箭的射程但姬凌云却并没有下令射击而是在一旁等待真正的杀招只有在关键的时候才能亮相过早亮出底牌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

当战车冲入三一百五十步时。

姬凌云这才从容的下达了命令:“放滚木!”

前排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