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89章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二合一(3/4)


秦营林是来抱大腿的。

与温氏、正邦等猪企大多采用的“农户+公司”养殖模式不同,牧原股份与嘉谷农牧一样,采取更“笨重”的“自繁自养”模式。

这种模式最关键的,就是投资巨大——牧原股份不得不采用融资扩张,负债率长期保持在50%左右,还要承受高额的融资成本。

但他不是为了钱而来,他最看重的,也不是嘉谷农牧的钱。

“秦总,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公司的首席动物营养学家,我国猪营养研究领域的领军者,陈戴闻教授!”李东亮亲自接待秦营林,并带他了解嘉谷最大的养猪基地。

秦营林眼前一亮,握着陈戴闻教授的手:“陈教授,久仰久仰!”

业内谁人不知,嘉谷农牧打造了一支世界级的猪产业人才队伍,从育种研究员、饲料营养师到兽医,无不人才济济。而其中,陈戴闻是最知名的专家之一。

他为嘉谷农牧构建了生猪生产效率更完善的评价指标;他建立了嘉谷农牧的精细化数据养猪体系;从配种到怀孕、从怀孕到产崽、从产崽到哺乳,每一个环节,他都推动了嘉谷养猪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

如果要齐政来评价,那就是——灵阵保证了嘉谷养猪的下限,但以陈建章为首的遗传育种团队和以陈戴闻教授为首的动物营养研究团队,提升了嘉谷养猪的上限。

陈戴闻有些木讷,但说到他的研究领域,却是极为善谈:“我们不能拿经验主义来管理现代化猪场。使用哪种饲料效益更好?应该做料肉比的数据分析;母猪如何才能发挥较高生产水平?应该采取套餐式饲养模式……”

秦营林频频点头,牧原当然也有自己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思路,但从深度和广度来说,明显与嘉谷农牧有较大差距。

单单拿饲料来说好了,“玉米-豆粕型”日粮虽然可以保证营养较合理,生长速度较快,但是造肉成本也很高。

“我们已经研究出用大麦、牧草、朱薯替代玉米作为猪饲料在日粮中的最佳添加量,不但能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成本,猪的生长性能及品质还得到了改善……”陈戴闻滔滔不绝道。

秦营林听得心痒痒的,生猪养殖的核心竞争力不就在成本上吗?谁拥有更低的养殖成本,谁的护城河就扎得越牢。

要知道,外界可是对嘉谷农牧的养猪成本控制办法垂涎欲滴。

及至陈戴闻说道嘉谷农牧的抗病技术体系,秦营林更是两眼放光:“我们首次构建了全世界第一套猪中草药抗病技术体系,成为安全、健康养殖的突破性技术,为老百姓实现从有肉吃到放心吃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营养科技支撑……”

猪瘟疫情?不存在的!

抗生素残留?不存在的!

瘦肉精?不存在的!

在秦营林看来,嘉谷农牧的这套中草药抗病技术体系,简直就是bug一样的存在。

好东西真多啊!

在了解了嘉谷养猪场的技术、管理、质量安全等体系后,秦营林心里也有了决定。

回到养猪场的办公室后,秦营林坚定道:“李总,我同意嘉谷农牧以嘉谷种猪和配套养殖技术投资,获得牧原15%的股份!”

李东亮笑眯眯:“秦总好决心!”

秦营林摆手:“谈不上决心不决心的,嘉谷农牧能同意转让优良猪品种和配套养殖技术,我觉得不亏!”

李东亮哈哈大笑:“秦总,相信我,这会是双赢的!”

牧原股份可比雏鹰农牧更早地“对标”嘉谷农牧,而且不像雏鹰农牧只会哔哔,牧原股份可是拿出了实在的股份,全面向嘉谷农牧靠拢。

此前,双方不过是在股份上有争议——秦营林只肯出让牧原10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