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45 肝帝的一周,Y系列材料到手(二合一大章,求订阅)(2/7)

期体系的经验,对5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利用模拟实验室,许秋设计、合成了6-11,一共6种受体材料。

可惜的是,这些材料的器件性能并没有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仍然停留在12-14%效率的级别。

具体来说,6是相对于3进行的调控,将3端基的改为-,算是和4、5属于同个系列的材料,器件效率虽然略差于4,但也达到了14%+。

之后的7-11都是相对于5进行的“改进”。

其中,7是将5中与单元相连接的噻吩并噻吩,替换为噻吩并噻吩并噻吩,用来拓宽中央单元的共轭长度,最高效率12%+。

8、9是把5分子中单元氮原子上的侧链进行修饰,5用的是2-乙基己基,8用的是同样碳原子数量的直链烷基——正己基,而9用的是碳原子数量增加了4个的2-丁基癸基。8、9的效率均在13%+,没有超过5。

10、11是把5分子中单元与单元连接处原子上的侧链进行修饰,5用的同样是2-乙基己基,10、11分别是正己基和2-丁基癸基,10、11的效率均在14%+,同样没有超过5。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系列材料的“底子”比较好,效率的平均水平都是在12%-14%,而之前系列的平均水平在10%-12%,再早一些的系列,在6%-8%。

分子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种材料的性能上限。

另一方面,也说明5这种材料已经优化的较为完善。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就不能“小打小闹',而是需要对中央单元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比如将单元更换成其他单元。

许秋将脑海中产生了一系列想法,交由模拟实验室代为摸索。

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把初代的系列材料在现实中合成出来。

许秋的目标材料是3、4、5和6,这些材料的中央单元都是同一种,只有端基不同,可以“一锅端”,极大的节省时间。

至于1、2,暂时被他放弃了。

理论上也可以把它们合成出来,水两篇一区文章,但没那个必要。

甚至对于3-6这四种材料,许秋也不打算水太多的文章,因为现在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主刊。

假如每次优化一点点,就发表一篇文章的话,固然文章数量会多一些,或许能有五六篇、、这种级别的文章,但可能会错失登顶主刊的机会。

这不仅仅是为了系统任务,也是为了自己的科研生涯之路。

一篇《自然》的含金量,可比十篇都要高。

基本上有了一篇《自然》,在国内升到“杰青”的位置,就是时间的问题。

因此,许秋的打算是先憋一波大招,然后直接打出王炸,一次性把效率提到非常高。

比如达到有机光伏领域一个公认的门槛15%,甚至突破这个门槛,达到16%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冲击一篇还是很有机会的。

可以想象一下,现在有机光伏的同行们还在为效率突破13%而努力(效率破13%的《自然·能源》还没发表),如果没过多久一篇文章直接把效率做到了15、16%,那将有多么的震撼。

具体的合成方案规划,因为3-6材料端基单元是之前体系用到的衍生物,所以不需要重新合成,主要考虑的是中央单元的合成。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系列受体的分子结构,已经不是体系时结构。

中央单元的性质接近于单元,而两边的单元接近于单元,再加上端基单元,因此系列受体其实是一种类似结构的分子。

许秋推测,系列受体的这种分子结构,可能是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