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关于汉长安城布局的研究(2/3)

城礼制建筑的规划原则。

第八,古代社稷遗址保存下来的很少。西汉社稷遗址在宗庙建筑群之西,现存平面为东西窄长方形。王莽当政时这座建筑可能被废弃,在其南面修筑新的社稷。遗址平面呈回字形,内外圈平面均为方形,边长分别为273米和600米。内外圈四面正中各有一门。

第九,东市面积0.4875平方公里,西市面积0.2475平方公里。西市的商业活动不及东市发达,根据考古勘测,西市手工业则比东市发达,西市内有大面积的手工业作坊。东市是商业中心,西市是手工业中心。西市偏居于长安西北隅,环境封闭,便于官府对其控制。东市东靠近宣平门内长安城中主要居民区,南接近北阙甲第,西邻接西市。

第十,在汉长安城遗址北发现一处汉代礼制建筑遗址,可能是汉初修建的“天齐”祠.这处遗址与长陵、长安城、子午谷等南北对应,形成了各段成比例的南北向超长建筑基线。而西汉朔方郡治和汉中郡治也恰在这条基线的延长线上。基线的各段的比例,合阳九阴六格局,体现了秦汉社会意识中“天人合一”的法天观念。

————————

秦建明、张在明、杨政:《陕西发现以汉长安城为中心的西汉南北向超长建筑基线》,载《文物》1995年第3期。

第十一,运用现代测绘技术,更为精确地确定了汉长安城墙的位置和长度,长安城的面积也因此更为精确。实测结果是城墙周长为25014.83米,总面积为34392202平方米。

第十二,根据现代科技手段,分析长安城营建技术水平。长安城北墙整面坐落在海拔380米的等高线附近,表明当时采用高超的水准测量技术为建城服务。根据对20世纪50年代摄影遥感资料的判读,当时渭河的高水位线的海拔高程约为370米,高水位线与北墙基脚水平距离约2.5公里,两者走势完全一致,表明汉长安城的设计者先对渭河水位进行勘测,获得水文数据后,方确定北墙墙基位置。

汉代长安城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争论。杨宽坚持并丰富自己已有的观点,指出西汉长安城的朝向是坐西朝东,长安城是具有内城形制的城池,而长安城外的北面和东北面则是“郭”区。,但多数学者不同意杨氏的意见,主要理由是杨宽对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理解存在问题,目前国内学界占主导地位的看法仍然是汉代城郭合一之说。

汉长安城城墙呈不规则正方形,南墙中部南凸,东段偏北,西段偏南;西墙南北两段错开,西北部分曲折延伸,只有东墙完整平直。《三辅黄图》曾提出这种形态是有意模仿天象,城南为南斗,城北为北斗。因此汉长安城又有“斗城”之说。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一直存在争论。元人李好文《长安志图》不同意长安城仿天象而为,指出地形和河流是造成长安不规则形状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此仍然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倾向于人法自然,认为长安城市形制与北斗七星、勾陈、北极、紫微右垣星座的星图完全吻合。这是当时天人相应和法天象地文化思想的体现。另一种观点则倾向人从自然,认为长安城的不规则形状与当地的地

————————

董鸿闻等:《汉长安城遗址测绘研究获得的新信息》,载《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5期。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l09—119页。

这方面的主要论著参见刘庆柱:《再论汉长安城布局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答杨宽先生》,载《考古》1992年第7期;《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载《考古》1996年第10期;李毓芳:《汉长安城的布局与结构》,载《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5期,史念海:《汉长安城的营建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